也就是说,她只有初中学历。
咬着鸡蛋白,纪春细细规划之后要怎么做。
她总不能一直病着,还是得吃饭得念书。
这些都要钱。
她记得改革开放是1978年,而原身在的柳树沟在1979年末就分田到户了,应该算是比较早的。分田到户早,其他的经济活动复苏的应该也早。
从原身母亲那里打听到确实有人做买卖。
卖菜、卖鸡蛋都是被允许的,不再是单一的卖给供销社。
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有人做这种事,只不过那时候做这个事的,叫“投机倒把”,是不良的成分,还不能在大队里购粮。
现在分田到户实行,“大队购粮”这回事威胁不到谁,卖菜卖蛋这样的小买卖不会影响到家庭的利益。
这个时候做买卖还是很挣钱的。
据说许多富豪都是在这个时代白手起家的,她就算不求大富大贵,那也要吃饱穿暖。
等挣了钱,就买房子,以后当包租婆一辈子都不用工作。
纪春规划好之后做生意挣钱,挣到念书的钱。
她不仅要读高中,还要念大学。
当包租婆好像不需要念大学?
但是这个纪春想圆一个华国人的名校梦。
纪春规划着自己的人生,纪冉冉已经拿着尼龙袋往松安走。
“冉冉,你这礼拜带什么咸菜?”
“萝卜丝。”
“这样啊……”
王思年有些恹恹的,一瞧就知道,她跟纪冉冉带的咸菜是一样的,分享咸菜的期待破灭了:“早知道我带腌白菜,就能又有白菜又有萝卜。你另外一个堂哥呢?”
王思年瞥了一眼走在前头的几个男生,没瞧见念高中的纪夏。
“他跟我小姑昨天就去学校了。”
“你爷奶真宠你小姑,你小姑没考上高中,还能再读一年。纪春就在田里挖地,我都想当你小姑。”
这话王思年是悄悄说的,王思年八岁念的小学,跟留了一级念第二个初二的纪知物同龄,比纪冉冉大了三岁。
纪冉冉在他们班的女生里,是最小的。
就是两个班的女生里,纪冉冉的年纪也是最小的。
而纪知物是纪冉冉的奶奶三十八岁生的,是家里的老闺女。纪知物比大侄女纪春都要小了一岁。
纪知物留级之前跟侄女侄子同级,留级之后还是跟侄女侄子同级。
这在柳树沟的少年口中,也是件趣谈。
大队里不念初中的女孩挺多的,初中一个学期的学杂费要六七块钱,班上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两三倍。
男生留级考高中的事,不难得。
女生留级考高中,那真是罕见。
王思年跟纪知物同年,心里难免有些比较。
她就知道自己要是考不上高中,家里人是不会给她留级的。
她羡慕纪知物,又有些瞧不上纪知物的脸皮厚。
纪知物怎么好意思跟侄女一个年级的?
冉冉可是比她小了三岁!
“我小姑长得好看。”
王思年想了想唇红齿白的纪知物,又看了看自己的双手。
她确实没法跟纪知物比,纪知物是柳树沟的村花。
“要是我爸妈给我生好看点多好。”
说着她瞧了瞧身边的纪冉冉。
不满十二岁的少女,还未长开,皮肤是健康的麦色。
还是纪知物像城里人,皮肤白啊。
纪冉冉拐去单位楼,菜篮子里的韭菜是择好捆束的,小把的一把一毛,大把的一把一毛五。
菜篮子里就五把韭菜,两把小的、三把大的。
春韭的味道正好,这个时候很多人地里的韭菜还没冒出来,卖起来俏。
五把韭菜都是正价卖出去的,那些买早餐的看见韭菜顺道也带走了,连菜市集也不用过去。
买韭菜的还从纪冉冉这边搭几个鸡蛋走。
七八分收来的鸡蛋,一毛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