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徽抬起头来,迎上张晋中的目光,道:“孩儿想要投诚蒋孔明,如此一来,日后无论谁胜谁负,都可为家族留条后路。”
方令辰多次寻觅战机,想要将他等尽数消灭。然而,他的对手则是在匈奴中极为罕见的智将吐儿洪。
许海风的一句话打断了他的沉思,路鼎盛道:“你可知道老夫为何要帮你么?”
只是,随着年纪的增大,他更加知道有些事情还是少接触为好。
路鼎盛的眼中同样涌现出浓烈的不满:“先皇的那一手耍的极为漂亮,纵以董大哥之才,亦是毫无防备,就此身亡。或许,先皇唯一的失误,就是没有料到程大哥竟然突破极限,踏足宗师。”
那个中年人应了一声,倒退着出了厢房,顺手将那扇薄薄的厢门掩住。
“那你想怎么办?”张晋中注视着他,沉声问道。
“程玄风。”许海风缓缓地道。
“您老要吃的不是这爆炒腰子,而是那份昔日的回忆吧。”蒋孔明在一旁长叹不已。
“家徽,你来了。”张晋中的语中有着一丝欣慰。
“哈,世上哪有两全其美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爹爹啊,您何时变得如此优柔寡断了?”
“北方凶险,若是有个不测,岂不可惜,他们毕竟是难得的一品高手啊。”许海风皱眉道。沙场征战不比江湖比武,个人勇武再高,面对千军万马都是毫无用处,换了宗师级数的,尚可脱身自保,但一品之列,怕是难逃厄运了。
许海风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道:“我与利智之战,难道还有人能够插手么?”
许海风自然明白他此时的心境,他独自一人来到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世界。路鼎盛尚可睹物兴情,他却是茫无所从,若论心中感慨,只怕是更胜三分。
对于他只说蒋孔明,而不提许海风之故,张晋中心中雪亮,许海风既已踏足宗师,自然不可能任那俗事缠身,那么日后执掌大权的自然非蒋孔明莫属。
林家徽分辨道:“爹爹,孩儿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
以他此时的身份,自然不屑于带人助拳。
“将军……二爷来了。”一名传令兵疾驰而至,高声叫道。
路鼎盛笑着点头,虽然这张枯瘦的脸庞所表露的笑容绝对与赏心悦目这几个字搭不上任何关系,但却偏生能够让人心生暖意。
北疆大营,气氛陡然紧张,这几日间,已与匈奴人多番交手。
他夹起一片批的薄薄的腰子,在口中呷了几口,慢慢地咽了下去,闭上眼睛,似乎回味无穷,片刻之后,道:“我也老了,以前爱吃那种厚厚的,可是如今却是越吃越薄了。”
“好一个程家啊……”
路鼎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以他的阅历自然能够听出蒋孔明话中的那份唏嘘。只是,他又怎能体会到那份属于老人独有的感触呢?在这一刻,老人家的心中对于蒋孔明的来历深深地感到了好奇。
“爹爹,您要孩儿改名换姓,为的是什么?”林家徽冷冷的道:“还不是担心程家谋反失败,怕那祸灭九族的大罪。想要预先为张家留下一颗种子,既然如此,又为何不容我投诚蒋孔明呢?”
他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在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他不也是有着同样的一副神情么?
“你父亲还好吧。”
此人竟是梅林山庄的大弟子林家徽,只是不知为何,他们二人此时竟然以父子相称。
“爹爹,如今刘氏皇朝已倒,您以为在汉人中哪个最有希望得到天下的?”林家徽询问道。
“程大哥要为兄报仇,老夫并不反对,但他不该将整个大汉都拖入这场无止尽的战争中。”
目送老人的背影消失在远方,蒋孔明突地问道:”主公此行北疆打算带何人前往?”
“不错,击溃匈奴人和恺撒人之后,有资格争霸天下的怕也是唯有这二家了。”林家徽肯定的道。
“为何?”
厢门推开,一位中年人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他将盘上的菜肴和酒水一并放于桌上,恭敬的道:“大人,这是您最爱的爆炒腰子,小人给您端来了。”
蒋孔明的嘴角挂起了一丝莫测高深的笑容,落入许海风之眼,他立即知道这位蒋大军师已然有了答案。
“多谢长者今日相助。”
良久,路鼎盛仿若大梦初醒,笑道:“人老了,就是这样,往往想起一些以往的事情。好了,你去忙吧。”
“破了?那么大哥呢?”
路鼎盛指着面前爆炒腰子,说道:“他的父亲是老夫年轻时服侍我的亲兵,烧得一手好菜。后来,年岁大了,干不动了,我就让他开了个小店,他儿子也继承了那副好手艺。我馋了的时候,就来这里吃一道最爱的爆炒腰子。”
中年人深深的低下头去,道:“他老人家一切安好,只是一直唠叨着,年纪大了,未能继续服侍您老,深以为憾。”
“他们都是地方上一代之雄,但彼此相互仇视,唯有似您这等宗师级数的人物才能稳稳的压制他们。如今李明堂未回,夏主母不宜出面,太乙真人更是不可能理会这等闲事。在他们归心之前,放在卧龙城,委实不妥。就请主公将他们带至北方大营,与匈奴打一场吧。”
老人家再吃了片腰子,道:“四十年前,一十九路勤王大军汇集北疆,老夫正是其中一路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