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几人走了,二妞也一步三回头的,被她娘拉走了。
李氏笑的不行,“你呀,越老越没个样!”
冬生也不啰嗦,给二人各倒了一碗。
她这一问,把他俩都逗笑了,冬生打趣道:“我们身上肉太硬,蚊子扎不动,谁叫你身上的肉香呢!”
“补身子简单,等明儿收了黄鳝笼子,做出了菜,你们就知道我没有瞎胡闹,保管这个比小龙虾还赚钱哩!”
他们得保证每个苗子都能活,如果有死苗,回头还得补种。因为一棵玉米杆,只能结一个玉米棒子,如果死了一颗,就等于少收一根玉米。
麦芽被她突然变换的表情逗笑了,这丫头还真能装。她醒来之后,第一眼瞧见她,真以为她是大大咧咧的姑娘,没想到她粗中有细,心思还挺细腻的。
李氏听了,不赞同她的话,“谁说不能吃,听老人们说,以前闹灾荒的时候,别说长鱼了,连蛇都吃过,人一饿,啥东西不能吃?”
李氏也道:“就是,你们都没瞧见那场面,热闹着呢!”
“哥,帮我磨些糯米汤出来成吗?”麦芽把盆子搁到磨台边。
冬生有些发愣的往后退了一步,不好意思的笑道:“推磨的是你哥,我就在旁边看着,再说了,我也不渴,我还活,先去忙了。”
个人体质不同,可是不出汗,身体里的热毒排不出,人很容易中暑,也很容易生病。
麦芽告诉他只摘叶子,别摘根径,那玩意没有叶子效果来的好。
二妞看她弄了这么多的小碟,好奇的问道:“你这是要干啥哩?弄那么多花样,城里头做点心的,也没你这么精心。”
二妞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嘿嘿的笑了,“我就不爱干这种细活,会把我急死的。”
坐在堂屋的,是冬生,大桌上点了油灯,他就坐在油灯下,手里拿着竹篾在编东西。麦芽走出来的时候,他听见了,这会抬头笑着回答道:“不干啥,我瞧你最近晒了不少鱼干跟菜,家里的竹扁不够用,反正我也睡不着,干脆先编一阵再说。”
麦芽去拿了大木盆,田氏也跟出来看,顺手帮忙把笼子倒过来,只要上面捆的绳子解开就成。
冬生也凑上去看:“这鸭仔不便宜吧,多少钱一只?”
元青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就是想着给你补补身子。”
蒸好了糯米糕,就能空出一口锅,于是麦芽便双管齐下,小锅里红烧鸡经过反复干炒,快速放入酱油醋调味,春上的嫩鸡仔,不用什么佐料,保留鸡的原汁原味就成,这时候火就不能太大,否则很容易炒糊,也不能小了,否则爆炒出来的鸡没有劲道感。
“没事没事,这么点,一晚上就能吃完,哪里还留得到明天。”孙氏以为她心疼卤肉,冲她直摆手,又拿了块抹布把瓦盆给裹了一层。加上盆的重要,这一抱可不轻。
在冬生回话前,她便跑开了。没想到,她这个哥哥还挺爱吃醋的,把妹妹当宝似的护着。
不奇怪,当然不奇怪,可前提是,你得会做,而且还得想得出去做。在农家人眼中,做糕点,那是富人家才会干的事,加上他们这里出产和糯米不多,要不是自己家种那么一点点,万万舍不得去买。所以,这糕点,是农家人眼中的珍品。
总归一句,他对二妞不来电。
田氏自己把自己的话接下去,“他们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然后我说,每个村我们只招一个进货的,不少人就心痒痒了,都想试试哩!”
田氏虽然觉得女儿想的有点过,但再一想,又觉得她说的有理,跟李元木做邻居确实不太好,她得找个机会跟李氏通通气。
田氏不屑的瞄她一眼,“我咋不知道,你以为就你看出来啦,咱们都是过来人,能瞧不出端倪?”
“说的也是,这下把他们送走了,真得着手修房子,这事可耽误不得。”田氏望着门远的小河,直出神。不晓在想些什么,过了会,又重重的叹口气,“你爹要是还活着该多好,修房子是男人干的活,他要是还在,哪用得着咱娘俩操心。”
麦芽想着,田氏最近越发会做生意了,也越发的精明。的确如此,他们要选加盟商,不光得老实本份,还得有商人的精明,这样才能有利于长远发展。
他个子高,麦芽站着,他坐着,视线也只能平齐。沉默了一会,他忽然开口了。
二妞在旁攒动,“哥,你能不能喝了,不能喝就早点认输,也没什么好丢人的。”
孙氏放下狗剩,一屁股坐下了,笑着道:“这些天真是麻烦大姐了,两个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还不是家里忙,脱不开身嘛!”
种玉米的埯(ǎn,点种的时候挖的小坑,方言)子,冬生过节前就挖好了,还从屋后挑了粪肥撒上,经过几天的暴晒,这会点种正好。
李氏见冬生鼓捣着竹编的篓子,好奇的问了,“冬生啊,你做的是啥,咋那么小个东西?”
冬生很少见妹妹撒娇,哪有不应她的道理,“行,你跟我说怎么做,我这就给你编。”
黄大全进了院子,跟其他人都打了招呼,麦芽在厨房里,听着有人来,她晓得是二妞,便从厨房里走出头,板着脸教训二妞,“死丫头,你咋才来?”
黄氏也跟着站起来,“我也得回去照顾,顺便给他煮碗醒酒汤,你们坐着哈。”
二妞热闹的招呼他,“冬生哥,推磨累不?我刚泡的水,给你喝。”
挑水坡是最累的,麦芽提议帮她抬,可田氏不肯,说抬水太慢,她一个人挑的也快。
几个小娃挺着肚子走了,麦芽跟二妞就守在屋里。后来,黄年也喝的差不多,吃了口饭,也到院子里去了。
田氏慈爱的笑了,拍拍她横在她面前的手,叹惜道:“你终归是要嫁人的,以后啊,你得跟着元青过,娘哪能都指望你们哩!”
他把磨好的糯米浆搬到厨房。
元青蹲在冬生旁边,瞧了一会,也帮着他一起穿,他看着那个小洞问道:“这个要放哪里下?这么小的洞,黄鳝给钻进去吗?”
“你先喝,等会我自己去盛就行。”
麦芽撅着嘴巴,抓了块糯米糕塞进她嘴里,“不晓得是谁拔不出来……”她话里有话。
他俩把大木盆抬到墙角背阴的地方,冬生又帮着给元青装菜卤肉,都用因为坛子太重,便只能用水桶装。
“你想掰就掰呗,都是你提议种的,不过,还真别说,看着屋前屋后,绿油油的一片玉米地,娘这心里可踏实了。”
元青看她高兴的眉眼弯弯,也笑了,解释道:“今儿路过集市的时候看见有人在卖小鸭,就给你买了二十只,这些小鸭仔比春上的大些,也好养一点,到秋分时,就长的差不多了。”
幸好,二妞背着身没有看到,不然又得嘲笑她一番。
田氏脸上挂不住了,再多的笑脸,也得被她磨平喽,“他舅妈,你到底有啥事?”
另外,李氏又带了一只杀好的老母鸡,用来炖汤,田家也杀了只鸡,是只公鸡仔,拿来红烧。
“哦,那就带回去吧,我去把他俩的衣服收收,路上小心些,赶早回去,到家天还没黑呢。”田氏站起来就往屋里走。
晚上,他们几个便就着中午剩下的菜吃了饭,明儿还得去卖菜,冬生跟元青商量了下,他俩一对一天,往县城里送菜,陈掌柜要的菜越来越多,两家人赚钱的同时,自然也注意到,县城里也有些人家慢慢仿着他们的来做。不过麦芽并不担心,卤味里面的学问大的很,同样是做,做出的味道却不相同,而且据冬生的观察,最近猪肉摊上的下水,卖的都不多,有好几回要不是陈掌柜给他提前去买,他们根本都买不着。
麦芽心里紧张了,这两位祖宗可不能闹着不回家呀,要真哭的稀里哗啦的,估计田氏又得心软,她急忙上去哄他们,“别哭,要是你们再哭,下回来就没有好吃的东西,也没有泥人玩,也没有糕点吃,什么都没有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