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单位为什么怕群众闹事,那是因为怕影响稳定。
稳定,是判断单位领导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不管私底下闹得多厉害,大被一盖天下太平,那就不影响你的政绩。
反之,平时治理得再好,一旦有刺头闹事,甚至闹到上头去,那就是你能力不行。
杨会计口口声声影响不好,句句不离大局为重,实际就是想把这口黑锅直接扣到姜黎脑袋上。
至于用来堵闹事男人嘴的赔偿。
反正又不是她个人出,公家的口袋,她不心疼。
杨会计利用对方整治了姜黎,对方也拿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可谓是皆大欢喜。
偏偏姜黎不按牌理出牌,态度刚硬不说,手上的武力值也不低,看姜黎单手钳制住男人,围观的同事脸上都露出惊异的目光。
真是高人不露相啊!
就连杨树乡都没有想到,姜黎居然还有这么一手。
“你你你,你怎么这么蛮不讲理!”男人心里既害怕姜黎,又惦记着好处,轻易不肯改口。
姜黎懒得跟他废话,“去公安局,让公安跟你好好讲理就是,杨姨,你是我领导,你看你是派个人去请公安,还是亲自跟我们一起去趟公安局。”
皮球踢到了杨会计手里。
就这,姜黎还是给了杨会计面子的,一起去公安局,至少真相大白的时候,不用在公共场合被鞭尸处刑。
没办法,这么件小事,可扳不倒盘后勤的土皇帝,顶多“一时失察”四个字敷衍过去。
杨会计目光深深地看着姜黎。
其实知道出了人命后,杨会计也曾想过,拿这事做筏子,说她把这事压下,让姜黎感激她。
挟恩图报不是个好词,却是职场最好用的拿捏手段。
替你摆平了某些不好的事,替你在领导面前说了好话,替你……实际上这些事有没有真的发生,是帮忙还是倒打一耙,暗中上了眼药,只有当事人知道。
真的假不了,假的全凭一张嘴。
但姜黎这个人实在是太油盐不进了,杨会计先前试探过一回,但姜黎根本不领情,斟酌再三,还是决定换个办法试一试姜黎的底线。
现在杨会计知道了,姜黎这个人,是块硬骨头。
“这事看来有隐情,我亲自陪你过去。”杨会计面色严格,刀子一眼的目光,从看姜黎,转到了来闹事的男人身上,“小姜你放心,单位是个讲法理的地方,不会让人轻易污蔑你。”
男人有些蒙,怎么风向又变了呢?
刚刚这个古板的女领导,不还是向着他说话的吗?他受高人指点过来,也是这个女领导和善地接待了他,告诉他一定会替他做主的。
结果就是这样欺软怕硬的做主吗?
男人也有点怕了,膝盖一软就想往地上跪,准备服软认错,可惜姜黎不给他这个机会,提溜着他就往外走,“闭嘴,有话跟公安说去。”
从公安局出来,结果不言而喻。
公安走访了街道和医院后,特意上门向单位说明了情况,也不知道杨树乡怎么鼓动的,为了这事,单位还开了个职工大会,鼓励表彰姜黎,及替她正名。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站出来证实男人说谎,目的是为了讹钱的,正是大丫。
职工大会上,给姜黎别大红花,颁发茶缸子的人,正是杨会计。
姜黎,“……”
姜黎心态极好,发言的时候把单位领导挨个感谢了一遍,没有领导平日里领导有方,就没有现在的她。
严肃着一张脸坐在主席台上的杨会计,这马屁拍得,她都听不下去了。
“还好我安排的人,被杨会计弄走了,我本来是想叫你从后门进,避开前面的。”会议结束后,杨树乡满脸庆幸地跟姜黎一起往外走。
杨树乡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叫这事给姜黎撞上。
按他以往的经验,碰上这种不要脸皮的人,各来都是有理说不清的,人家咬死了媳妇产后不好,是因为车上卫生条件不好,是姜黎的原因,他们也没办法。
单位处理这些事,也主要是靠安抚补偿来买消停。
结果人还没见着姜黎,就被刘秀玉找理由给叫走了,让姜黎碰了个正着。
不过也还好碰上了,才有今天职工大会的事。
说起来,杨树乡自认工作和社会经验多,处事老道,现在看来还是差了不少,至少比不上稳如泰山的姜黎。
别人一闹就自乱阵脚,这很不好。
“看事情,这人就是纸老虎,我有过经验。”姜黎半点不嫌弃地拎着奖品,大毛巾和茶缸子都是实用的工业品,姨姥最喜欢了。
“要是真碰上那种胡搅蛮缠,无理横三分的人,打不过我还是会先躲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姜黎也怕那种糊里糊涂的急性子,自己事情都没弄明白,就举着药瓶子,拿命要挟的人。
当然,该强硬的地方就得硬,没做过的事,干嘛要认。
这种事对单位来讲,是无关紧要的“大局”,摆平完事,转头就能忘记,但对姜黎来讲,是影响前途的大局。
不能软,尤其不能跟试探你的人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