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后和王贵妃等人暗地里斗得热火朝天,这时候再添一把火 ,他们动起手来,更无顾忌。
安西郡王皱了皱眉,“再过几天是陛下的秋狩,你该不会是想……”
“我也没想什么啊,毕竟……”陆离坦率道,“他们就没有想过什么吗?”
答案是否定的。
彼时,朱皇后的寝宫凤栖宫灯火通明,常有人出入。
保养得宜的朱皇后年岁渐长,却气质优雅,不见一丝一毫的老气。
大晋皇帝爱美人,也爱朱皇后这张不老的皮囊 。纵然是王贵妃等美人层出不穷,朱皇后的地位依旧牢不可破。
这便是大晋皇帝的态度。
朱皇后和与她对坐的青年男人相视一笑,朱皇后说,“你瞧瞧,你忙着替你父皇排忧解难,人都瘦了。记住,身体好才真的好,做任何事情之前都离不开有一副好身板。”
对朱皇后的念叨,玄纹衣袍的青年点点头,表示自己诚恳接受。
紧接着,朱皇后又无意间聊起秋狩的事情,叹了口气,“你表弟这些日子因为裴姑娘的失踪伤心懊恼,等你事成后,记得多去看看他。”
表弟就是安国公世子朱培道。朱培道这些日子为了裴韵莹失踪一事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连正经事也不想做了,活脱脱一伤心过度的有情人形象。
对此,朱皇后又心疼又无奈。早知如此,她就该想方设法留住那个裴姑娘 ,再怎么说,她在还能安抚住她的侄子。
青年闻言,嗤之以鼻,“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成不了大事。”区区一个裴韵莹,就把朱培道弄成这样,简直是没眼看。
“你表弟喜欢裴姑娘,也是因为裴姑娘很像他的一个故人。”朱皇后惆怅不已。
朱培道是朱家下一代里最有本事的人 ,奈何容易为情所困,优柔寡断。让他继承安国公府,是兴盛了,还是衰败了,朱皇后也不好说。
朱培道那点隐秘的小心思,朱皇后一清二楚。裴韵莹酷似明乐县主,明乐县主前几年和亲西域,若被人认出来,安国公府指不定得被口诛笔伐扣帽子了。
这也是朱皇后为什么并没有很支持裴韵莹当朱培道正妻的原因,朱培道的正妻不能是一个家道中落又像似和亲公主的女子。
明乐县主与朱培道在早年是郎情妾意的一对恩爱人,大晋皇帝不点名明乐县主去和亲,他们二人一定会在一起。
对于明乐县主和亲一事, 朱皇后有一件事没有说的就是 ,大晋皇帝点明乐县主的名,是她出的主意。明乐县主的父亲越郡王是闲散宗室,还和大晋皇帝关系疏远,不能帮到三皇子,要结亲,朱皇后是不赞成的。
要不是见朱培道铁了心要跟明乐县主在一起,朱皇后说不定会选择棒打鸳鸯。
幸好,赤坨国使者前来大晋求亲,帮到了她一个忙。
玄纹衣袍的青年三皇子即是说,“表弟还想着明乐,真没出息。”
明乐县主和朱培道的那点过去除了外人一无所知,亲近一点的人都心知肚明。安国公夫人还为此特意找到朱皇后,想叫她出面否决两个年轻人在一起,但朱皇后没有答应。
朱培道性子执拗, 你越不让他这么做,他越要这么做。
朱皇后一笑,“年少慕艾,谁还没有个怀春的时候?等以后长大了,自然会成熟一点。秋狩一事,陛下已委托了你去办好,就得办得稳稳当当。”
每年大晋皇帝要举行两次大型狩猎,即春狩秋狩,目的是考核贵族的骑射本事,以及锻炼皇帝的身体素质。
到了老皇帝这里,因他没有确立皇太子人选,由谁负责秋狩所有事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好在,通过激烈的交战,朱皇后一系大获成功,三皇子接受了秋狩的任务。
三皇子信心满满,“母后放心,狩猎场周围我都已经打点好了,不会让一只苍蝇飞进去。”
那可是头等大事,办砸了,三皇子和储位无缘。
办好了,锦上添花。
朱皇后点头,“那就好。我们做我们的,有人想做什么,就由他们自己开始去做。”
王贵妃一系蠢蠢欲动,二皇子四皇子听说是想在秋狩时做点什么。
对此,朱皇后恨不得王贵妃那边先动手,她再来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