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1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jué)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dong)。
※注释
1 秀:指禾类植物开花,又引申而泛指草木开花。
※译文
再向北三十里,是牛首山。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叫作鬼草,叶子像葵菜叶却是红色茎干,开的花像禾苗吐穗时的花,服食它就能使人无忧无虑。涝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潏水,水中有很多飞鱼,长得像一般的鲫鱼,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痔疮和痢疾。
※原文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兽焉,其状如狸1而白尾,有鬣,名曰朏(fěi)朏,养之可以已忧。
※注释
1 狸:俗称野猫,似狐狸而小一些,身肥胖而短一点儿。
※译文
再向北四十里,是霍山,这里到处是茂密的构树。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一般的野猫,却长着白尾巴,脖子上有鬃毛,叫作朏朏,人饲养它就可以消除忧愁。
※原文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zhān)棘。
※译文
再向北五十二里,是合谷山,这里到处是薝棘。
※原文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1,食之已聋。
※注释
1 菽(shu):本义是指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
※译文
再向北三十五里,是阴山,多的是粗磨刀石、色彩斑斓的石头。少水从这座山发源,山中有茂密的雕棠树,叶子像榆树叶却呈四方形,结的果实像红豆,服食它就能治愈人的耳聋病。
※原文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译文
再向东四百里,是鼓镫山,有丰富的铜。山中有一种草,叫作荣草,叶子与柳树叶相似,根茎与鸡蛋相似,人吃了它就能治愈风痹病。
※原文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1婴以吉玉。其余十三者,毛用一羊,县婴用藻珪,瘗而不糈。藻珪者,藻玉也,方其下而锐2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注释
1 县:同“悬”。2 锐:上小下大,这里指三角形尖角。
※译文
总计薄山山系的首尾,自甘枣山起到鼓镫山止,一共十五座山,途经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宗主山山神,毛物须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做祭品,再悬挂上吉玉献祭。祭祀其余十三座山的山神,毛物用一只羊做祭品,再悬挂上祀神玉器中的藻珪献祭,祭礼完毕把它埋入地下而不用米祀神。所谓藻珪,就是藻玉,下端呈长方形而上端有尖角,中间有穿孔并加上金饰物。
※原文
中次二山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1麋,其鸟多鹖2。
※注释
1 闾(lu):就是前文所说的外形像驴而长着羚羊角的山驴。2 鹖(hé):鹖鸟。
※译文
中央第二列山系济山山系的首座山,叫作辉诸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大多是鹖鸟。
※原文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译文
再向西南二百里,是座发视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出产磨刀石。即鱼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伊水。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译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豪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没有花草树木。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译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座鲜山,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鸣蛇,长得像一般的蛇,却长着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磬的声音,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发生大旱灾。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人面而豺1身,鸟翼而蛇行2,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1 豺:一种凶猛的动物,比狼小一些,毛色一般是棕红,尾巴的末端是黑色,腹部和喉部是白色。2 蛇行:蜿蜒曲折地爬行。
※译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阳山,山上到处是石头,没有花草树木。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形貌是人的面孔、豺一样的身子,有禽鸟的翅膀却像蛇一样爬行,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呵斥,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发生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