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值房里,张居正沉默片刻后才说道:“只能让都察院平时多派人下去巡视,特别是江南。”
“佥都御史也很重要。”
听到张居正这么说,魏广德意识到首辅应该也收到一些消息,有所担心,于是马上说道。
“都察院那边,一会儿我就给他们下个条子,请陈大人斟酌江南佥都御史人选,我也会让六科关注此事。
换帖银事关朝廷大计,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如果一开始,就有人利用换帖银贿赂官员,整顿吏治也就成了空谈。”
张居正从换帖银征收中可能存在官商勾结,看到了因此可能进一步污染官场。
其实对于整顿吏治,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都很重视,对于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也是非常不耻。
只不过高拱的意思是严厉处置,而张居正则相对温和一些,对于横征暴敛的官员肯定是要严厉处置的,但对于其他因为环境而被裹挟的官员,张居正一般选择降级调任。
因为张居正看穿了整个大明官场,其实要整肃吏治谈何容易,除非有足够的预备官员,否则怕是暴力整顿,结果会让朝廷完全停摆。
涉事官员太多了,地方上几乎可以说百不存一。
魏广德点头认可,他不打算现在就推出海瑞这个人选,最好还是让劳堪说动陈炌,由他来举荐。
陈炌举荐,张居正十有八九会否掉,这个时候魏广德再从中说和,效果或许更好。
魏广德和陈炌接触极少,这是为了避嫌,但张居正眼里未必就会如此。
在张居正看来,魏广德支持陈炌的举荐,其实就有拉拢陈炌的意图。
张居正不想魏广德阴谋得逞,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陈炌的意思,不给魏广德有和陈炌拉近关系的机会。
“除了换帖银之外,各地兴办社学,朝廷也应该多加重视,特别是因为社学虽为官办,但社学教谕多为地方上招募秀才充任而非朝廷任命,若是良莠不齐,也会影响到朝廷兴办社学的初衷。”
魏广德继续说道。
“善待是何意思?”
张居正闻言微微皱眉,干脆直接问道。
“官府招聘社学教谕,统一由各省提学会同按察司、巡按御史进行考试,合格者准其参与社学教书,并建立名录,提学对此也要管起来。”
魏广德开口说道。
“这不就等于半个官家身份。”
除了是地方上发任命书,已经在提学那里挂名,其实已经算有官身了。
这也是魏广德参考后世事业编制教师岗位提出来的,省一级进行教师的资格考试,留名录就是给合格者上岗证书。
私塾这一块,朝廷一直都是放任不管的,毕竟开私塾至少也是秀才功名,童生谁会去请教学问。
而教书和做科举,其实是两码事儿,许多人读四书五经,但未必就精通八股文。
虽然社学不是为科举准备的,但既然要发觉人材,老师自然得懂的八股。
本身就不精通,否则早就科举出仕了,若是不能把八股格式讲清除,怕是就算手底下学生天才,也会因此被耽搁了。
所以,魏广德设想的提学举行的考试,种在对考生对八股的精通领悟,能把八股讲清楚为主,而不要求其写八股文厉害。
别认为应该参考后世,直接上算术这类实用学科,其实明朝科举考试每次都是至少有一道算术题。
对于考试通过的考生,所有题都得作对了,然后再按八股文排名次。
算术题做错了,就好似没看懂八股题,那是直接被戳落的。
所以,八股考出来的学生,并未不分五谷,只会舞文弄墨。
“给就给了,本身也是官府发禄米。”
魏广德不以为意说道,充作社学教授,可比衙门里皂吏强许多,那是从官府领工资的。
张居正思考片刻才微微点头,虽然社学主要教授识文断字和算术,但也有发掘天才的目的在其中,这也是张居正挽回士林声望的一个举措。
把制度制定完备些,对他名声还是有好处的。
“这个事儿,让礼部完善,再交到内阁来商议。”
他们也就是提出一个思路,具体还是得六部拿出实施细则来施行,并不在内阁权利范围内。
说了些闲话,魏广德这才告辞回到自己值房,处理自己面临的一摊子事儿。
魏广德进入值房,也没先处理那些案牍,而是先给劳堪写条子,让他送点烟叶和烟斗去首辅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