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大娘们对这群人很是好奇,但是最多也就是站起身望了望,没有一个离开自己的位置跑去看热闹的。
严小雨这个挂逼连起身这个动作都省了,放开感知力就看清了这些人和带来的东西。
好家伙,全是很难买到的生活物资,堆满了一个大号板车。
光是新棉被就有四床,各色点心糖果更是装了两个大包,细粮袋子放在最下面,足足三大麻袋,估算能有好几百斤的大白米,还有一个稍微小点的袋子里装的是白面。
啧啧啧,这是要把改善生活贯彻到底啊!
这么些细粮,吃到过年都够了。
人群推着板车停在了白飞飞四人住的小院门前。
一部分人推着板车进了院子,冯云山带着两个新面孔去了大队部。
婶子们纷纷猜测这是什么情况,半天的废话文学下来,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没一会,邮递员骑着除了铃铛不响,浑身都在响的二八大杠来了。
满满一绿书包的信件挨个分发,知青们大多数都有来信,但接信的时候表情各异。
有开心的,有面无表情的,有皱着眉的。
队员们也有收到信和包裹的,队上也有后生在外当兵,定期往家里寄信。
公社邮政局的信件并不会派送得很频繁,通常两周才会送一次,而且如果某大队的信件数量过少,还会放着累积到下一个周期才会给送。
严小雨来了青山大队一个多月,这才是第一次见到邮递员来送信。
比较意外的是,严小雨竟然也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信。
内心诧异,她来了以后既没往家写过信,也没打过电话,家里是怎么有地址的。
哦,知青办能查,隔壁大队还有个老家大院里的邻居方大东,要拿到她的地址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个年代信件来往的时间很长,跨了省的通信,超过一个月都是正常的。
看了看邮戳时间,家里这封来信可是她走后一周就寄出来了,在火车上折腾了两天三夜,那时候她都才到青山大队没几天呢。
要拿到她的地址,家里怕是费了些工夫,也不知道有什么火急火燎的事。
啊,严小雨想起了自己从锁着的柜子里隔空收走的那些粮食,撇撇嘴。
拿到信的知青们只有少数几个当场就迫不及待撕开了,其他的都是往兜里一揣,继续干活。
严小雨也不着急看,转头看到童海琼那略带羡慕的眼神。
童海琼并没有收到来信,严小雨这才想起,这位小姐妹家里的情况,从来没听她提起过,别人提的时候,她也是闭口不言。
谁家都有那么些不想对外说的事,严小雨也从来不问,她没有去探听人家隐私的习惯,哪怕是走得很近的小伙伴。
这时候大队部那边的几人已经交涉完毕,冯云山带过去的两个年轻人,是新来的知青,一个叫莫洪涛,一个叫莫洪磊,是两兄弟。
这两兄弟与冯云山是多年邻居,家里情况差不太多,两家的男人是同级别的干部,但是莫家妈妈是冯家妈妈的上司。
这就让冯云山从小就矮这两兄弟一头,什么都要让,虽然憋屈,但是这就是现实。
这次两兄弟也是冲着白飞飞来到青山大队下乡的,这么多老熟人在这里,根本不用愁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钱世永就有些牙疼了,他甚至没有接到任何通知,这两个看起来就很有背景,实际上也确实很有背景的人就自己带着资料来报到了。
他是该夸他们的贴心呢,还是该愤怒呢?
不过钱世永表现得异常淡定,以往他兼任着大队书记,就连同知青这一摊子就管起来了,但是今天不是新上任了秦书记吗?
钱世永让侄子去把正在外面溜达着监工的秦书记请回来,特地交代客气点。
钱家表情管理非常到位的侄子跑得飞快,没多久就把秦书记领回来了。
秦淮林跟着钱家侄子跑得气都快喘不上了,到了大队部才反应过来:我跑啥啊,我又不是不认识路,这小子要跑让他跑呗,晦气!
见到莫家两兄弟的时候,秦淮林愣住,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怎么来的是这俩人?
莫非是自己这边的人输了?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