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刚将报纸相关事宜安排妥当,便闻怡亲王允祥、鄂尔泰、张廷玉等军机大臣求见。
“宣。”弘历沉声道,声音在养心殿内缓缓回荡,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行人疾步而入,撩袍跪地。
允祥率先启奏。
“陛下,准噶尔汗国首领策零,贪得无厌,罔顾两国和平大局。
此次边界谈判,策零一方漫天要价,对原定分界方案百般挑剔,提出诸多无理诉求,致使谈判破裂。”
张廷玉紧接着补充:“陛下,策零坚持将我大清西北大片固有领土划归准噶尔,其中不乏水草丰美的牧场与战略要地,其野心昭然若揭。
谈判既已破裂,策零极有可能铤而走险,进犯我西北边界,我军不可不防。”
弘历心中迅速盘算起来,他清楚记得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后,准噶尔内部就为争夺首领继承权陷入内乱,达瓦齐最终胜出。
乾隆十九年(1754年)阿睦尔撒纳与达瓦齐反目归降大清,这是个关键契机。
按照历史轨迹,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军分西、北两路进军伊犁,达瓦齐兵败被擒。
而当下,国内改革刚刚取得初步成效,各项新政也在稳步推行之中,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来持续推进改革,增强国力才是重中之重。至于准噶尔汗国,待其自乱阵脚之时,顺势而为,一举解决边疆隐患。
弘历神色冷峻,微微颔首道。
“朕已知晓,策零如此行径,实乃背信弃义,妄图蚕食我大清疆土。
传朕旨意,令西北两路统帅停止撤军,加强防御,务必严守边界,不得有丝毫懈怠。”
允祥略作思忖,进谏道:“陛下,北路军营地处要冲,关系重大。臣以为,当务之急,可派遣得力大臣前往督战,以振军心,防范策零突袭。”
稍作沉吟后,弘历沉稳说道:“暂不忙派人,先将后勤保障事宜落实到位。
前线战事,粮草、军备、医药皆为关键,若后勤不继,将士们如何安心御敌?
国安局挑选一批精干密探,乔装打扮后秘密潜入准噶尔汗国,刺探其军事部署、兵力调动、粮草储备等情报,朕要做到对其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方能在这复杂局势中占据主动。”
鄂尔泰躬身道:“陛下圣明!后勤稳固,将士无后顾之忧,方能奋勇御敌。
国安局密探潜入,又可让我军对敌情了如指掌,即便策零来犯,我军亦有十足把握保家卫国。”
一众军机大臣纷纷点头称赞。
弘历神色坚毅,望向西北方向,沉声道:“朕定要让策零明白,我大清疆土,寸土不让。
我军枕戈待旦,他若敢轻举妄动,必让其付出惨重代价!然当下,我军以守为上,不可主动寻衅,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解决准噶尔隐患。”
“陛下英明!”随即领命退下。
次日,天色微明,紫禁城太和殿庄严肃穆,朝会如期举行。
钟鼓齐鸣,众臣身着朝服,鱼贯而入,整齐排列,行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户部侍郎满脸喜色,疾步出列,双手高高捧着文书,难掩激动地启奏。
“陛下,自中华日报报纸发行以来,不过短短数日,就在民间引起了巨大反响。
百姓们争相传阅,报纸销量暴增,据各省统计,截止十一月初三,已经销售了150万份。”
此语一出,朝堂瞬间热闹起来,大臣们交头接耳,对这份新兴读物的影响力惊叹不已。
这时,工部尚书鄂尔奇站了出来,脸上带着赞许的微笑。
“陛下,自从报纸发行,带动了造纸、印刷等相关工坊的生意,许多工坊为了满足印刷需求,扩大生产规模,新招了不少工匠,不仅让这些手艺行当得以兴盛,还解决了不少百姓的生计问题,实在是一举多得。”
户部侍郎接过话茬,补充道:“确实如此,而且因为报纸传播广泛,各地信息流通加快,货物的供需调配也更加顺畅,这对商贸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户部侍郎清了清嗓子,认真答道:“目前各地收益丰厚。
但关于收益分配,朝中看法不一,还望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