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结果出来,百姓代表们纷纷鼓掌。大门重新打开,外面等候的百姓们迫不及待地围上来询问结果。
得知王二获刑,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判得好啊!这才是公正的审判!
那位憨厚朴实的中年车夫率先站出来,挠了挠头,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说道。
“大伙都听我说!以前咱老百姓打官司,心里头可没底了,就怕遇到糊涂官。
今天在这大堂里,我算是开了眼。
打官司有律师帮忙,把事儿说得头头是道。
原告律师拿出的证据,从邻居瞧见有人翻墙进李大爷家,到在王二家里搜出棉衣,还有赌场里他突然有钱的事儿,一样样都清楚得很。
就算王二也请了律师,可咱这边证据过硬,谁也没法颠倒黑白。
咱这些代表能看着、听着,还能给法官提想法,这才叫公平断案!
以后咱老百姓再有啥事儿,也不怕没地儿说理啦!”
精明能干的小商贩眼睛一亮,也跟着大声说道。
“没错!我做买卖这么多年,就怕遇到那些个不讲理的人坑我。
今天看这场审判,我可算明白了,打官司就是要讲证据。
原告律师把证据摆出来,一条一条的,严丝合缝。
王二的律师虽然也在辩解,但拿不出啥有力的证据,根本站不住脚。
以后做生意,要是有人想坑我,我就把证据收集好,法律肯定会给咱撑腰!那些想使坏的人,可得小心咯!”
两位勤劳朴实的农妇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位微微红着脸说道。
“以前总觉得打官司是很遥远又很可怕的事,今天进去一看,才知道法官是真的会认真听大家说话。
原告律师讲的那些证据,一环扣一环的,让人信服。
那棉衣在王二家里找到,和李大爷说的完全一样,这就是铁证。
赌场的事儿也能证明王二有问题。就算被告请了律师,也没法把黑的说成白的。
以后咱庄稼人要是遇到不公平的事儿,也能勇敢地来打官司啦!”
饱读诗书的私塾先生清了清嗓子,神情庄重地说道。
“此次审判,意义非凡呐!双方律师在庭上的表现充分展现了证据的重要性。
希望往后这样的审判能越来越多,让大清的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百姓们听了代表们的发言,纷纷点头称赞。人群中不时传出“说得好”“以后就该这样”的声音。
今天审判结束后,关于审判方式变革的消息,像野火一般在京城迅速蔓延开来,瞬间成为街头巷尾、各行各业热议的焦点。
集市里,人来人往,喧嚣热闹。
肉铺老板一边熟练地切着肉,一边和旁边的菜贩聊得火热。
“你听说没?刑部那场审判可神了,双方都有律师帮着说话,全靠证据定输赢。”
菜贩眼睛瞪得老大,满脸好奇。
“真的假的?还有这好事儿?那以后咱老百姓要是有个纠纷,是不是也能找律师,让自个儿的理说得更明白些?”
旁边路过的一位年轻伙计,停下脚步,羡慕地插了一句:“要是我打官司也能有个懂法律的人帮我,那心里可就踏实多了。”
不远处的茶馆里,高谈阔论之声此起彼伏。一位身着长衫的读书人,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后,摇头晃脑地说道。
“这新式审判,引入律师辩护,实乃我大清司法之进步。以证据为基石,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公平公正,令人赞叹。”
同桌一位富商附和道。
“确实如此,以后生意场上签契约、谈买卖,就算出了纠纷,也有了公正解决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