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放心,我婆母善心,她不会去计较这些,也是云希那丫头命大,这摔了一跤,反倒把痴傻的毛病给治好了,人也变得特别聪明,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接着杨氏还把苏云希一人大战无赖的事也给杨家人说了一下,杨家人听得直感叹,真是老天眷顾。
说了一会儿子话,杨氏才发觉家里好像少了几个人
“娘,大哥和明亮 明安呢?”
“你大哥和明亮到镇上找活儿干去了,不是想着怕家里余粮不足,他们父子俩一天也能挣个四五十文,到时候换点米面。
再有到时候江氏生产,也要提前做好准备,所以他爷俩就去找活干了,至于明安那小子,八成是在村里闲逛呢,那小子闲不住。”
正说着,门口传来叫唤声“姑母,你来啦”一个半大小子满身是汗的从门口飞奔进来,正是杨天水的小儿子,杨明安。
杨母一共生养了三个孩子,不过最小的儿子没留住,之后就无所出,所以杨氏嫁出去后,家里就只有杨天水一个孩子在身边,
还好杨大嫂进门不久就给家里添了长孙,之后又生下一儿一女,现在长孙媳妇也怀有身孕,杨家子嗣也算慢慢在丰盈。
杨明安打过招呼后就冲进厨房用葫芦瓢舀了一大瓢水喝,他刚才是跑着回来的,这会儿打过招呼了,又风一般的跑出门找他的小伙伴去玩儿了。
杨氏也笑骂了一句“皮猴子”,就接着刚才的话题“这天渐渐热了,这种天气做活,恐怕大哥和明亮身体吃不消呀。”
穷苦老百姓到镇上做临时工,一般做的都是力气活,东家又不管吃喝,好的时候一天二十多文,差的时候可能两个人加起来都没有三十文,再刨掉吃的,都剩不了几个钱
不过一般人都不会舍得去大吃大喝,最多馒头就着冷水吃,这也就导致干两三个月的活回来,人都要瘦掉一大圈,要是再倒霉点的,生个病什么的,挣的那点钱还不够医药费,这就是身为最底层老百姓的悲哀。
“这也是没法的事,家里就这么个情况,能做点是点,好歹饿不死。”杨母怎么不知道这天气做苦力活累人呢,可总得活下去呀。
“娘,其实我这次回来是给你们带个好消息”杨氏赶紧说出了回来的最终目的,“我想给家里介绍一门营生,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去做。”
“营生,什么营生。”杨家一众人都都有些惊奇。
“是这样的…”
接着杨氏就把做豆芽,还有卖豆芽大概的价格给家里说了一下,不过她没说一定能卖多少,只说卖的好的话一斤最低能卖三文。
杨家人一听激动坏了“豆芽,我还从来没听说过,还一斤能卖三文,要是一天能卖一二十斤,那一天最少也是五六十文,这不比做苦力强么?”
“这一斤绿豆都能有八九斤豆芽,一斤绿豆才一文钱,这要是都能卖出去,那可是赚了好几倍”
“是呀,那一个月下来可不老少钱呢”
…
好一会儿后,杨家众人总算从激动中慢慢平复了下来
“玉娘,你把这赚钱的事告诉了我们,那你婆家怎么办,你们家日子也不好过,这不是让你在婆家难做人么?”杨母有些担心的问了出来。
虽然赚钱的诱惑力很大,但是要是这会让女儿在婆家日子不安生,那她宁愿不去赚这份钱。
“娘,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们家自然有别的营生,不比这个差,再说我肯定是经过家里人同意才来跟你们说的”杨氏打着包票。
大家看着杨氏不似说谎的样子,才放下心来,接着就是满心的激动和期盼,要是这事儿能成,那家里的日子要好过很多。
杨氏今天就在家歇了一晚,来时跟苏家人也说过了,她想陪陪母亲,苏老婆子自然应允。
晚上杨氏是跟母亲一张床,她掏出了那一百文钱塞给杨母,杨母说什么也不肯收,最后还是杨氏再三保证,这是在婆母那过了明路的,是属于她自己的钱,杨母才肯收下。
第二天一大早,在杨家吃过早食,杨氏就带着杨大嫂还有杨小梅一起走路回杏花村,一起带走的还有两只老母鸡。
本来杨氏不准备要,江氏是双身子,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拿了两只鸡,家里也只剩下三只了。
不过杨母还是让她带上,说亲家宽和大方,她们也不能不知感恩,没什么好东西,就带家里有的。
杨大嫂也是这么个意思,杨氏也知道母亲是为了给她长脸,所以就接下了。
至于为什么是去苏家,而不是由杨氏直接告诉杨嫂子,这是苏云希的要求,她说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干脆就当面说,带上杨小梅也是苏云希的意思。
她们出发的早,到杏花村是刚过巳时(9点到11点之间),苏家人掐着时间点,想着几人大概这个时候到,所以已经提前准备好了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