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知安慰了木初才一番,就起身回房间养精蓄锐,半夜还得起来排队进场考试。
宋应知走后,木初才却是一脸不高兴的对着一旁的学子说道:“你看他,有什么好神气的,不就是算学好一点罢了!若论学识,他连我也比不上,哼!”
见他生气,周围得同窗纷纷尴尬劝道:
“算了,木兄,他算学在县学里的确实无人能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快别说了。”
对于这一小插曲,宋应知并不知道,回到房间后,他对着李游交代了几句就睡下了。
半夜子时一到,守在一旁的李游赶紧叫醒自家公子。
“公子,公子,快醒醒,该去贡院了。”
鹤州的乡试,人数虽没有院试多,但也差不了多少,也需要提前进场。
宋应知清醒后,将提前准备好的蚊帐、布条一一放入考篮内,又仔细检查了毛笔和墨,确定都没问题,他才提着考篮准备去往贡院。
“我走了,你好好休息,三天后来贡院门口接我就行。”
客栈离贡院很近,此时楼下已经人山人海,李游跟着去的作用也不大。
为了不给自己公子增添麻烦,李游乖巧的点点头,将人送到客栈门口就回去了。
宋应知在客栈门口等了一会,见木初才与其他同窗下来,便与之一道去贡院门口排队进场。
由于这次带的东西比以往都多,宋应知在搜身时耗费不少时间,等找到自己座位号时,已经过去一个半时辰。
再有一个半时辰,天就亮了,宋应知争分夺秒,随意打扫两下考棚,再把蚊帐系在考棚顶的木梁上。
固定好蚊帐,他立即躺下闭眼休息。
这回科举,他的睡眠好的出奇,才闭上眼没多久就进入了梦乡。
再次清醒,宋应知是被东西给砸醒的,还没看清是何物件,就听一士兵的声音从考棚前传来。
“别睡了,该考试了。”
宋应知这才发现砸醒他的是考卷。
士兵走后,他赶紧起身,先将考卷收好,随即把考桌装上,又从考篮里一一拿出笔、墨、砚。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才小心翼翼打开考卷。
乡试的题目类型与院试大同小异,但在题量上大大减少。
考卷上只有一道经义题,一道策论题,一道诗赋题。
除此之外就只剩论、判、诏、诰、章、表等题目,外加三道算学题。
乡试的成绩主要看经义与策论,其他的题目都只是这两道题的加分项。
学识到了举人这个地步,注重的是一个人是否有治国之才,再考帖经墨义已经没有意义了。
毕竟一旦考上举人,那就代表着有了做官的资格。
宋应知打起精神,把目光落在策论题上,趁着脑子还清醒,把最重要的题答出来才是要紧事。
只见策论题目为:
今外邦诸国,船坚炮利,其军事器械与战略多有新奇之处。若彼等以武力犯我朝边疆,当以何策御之?
看完题目,宋应知十分意外,以往的策论题要么就是问天灾水患、要么就是财政税收。
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军事类策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