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让军队站个军姿,踢个正步,走个队列,喊个一二一,就敢说这是精锐了。
殊不知,在古代,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除了能让人感到花里胡哨之外,半点都不能增加军队的战斗力。
在交通只能靠走,通讯只能靠吼的古代,指挥军队,是一件令所有统兵将领都感到非常头疼的事情。
人一过万就无边无沿,只凭借统兵将领的嗓门,是不可能将军令通传到全军的。
万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动辄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军了。
所以古代一个人能够统领的军队,最多也就数千人。
这也是为什么汉代的时候,营作为一个独立作战单位,只有两千人的原因。
古人早就在上千年的战争演变中,把一切能够有利于战争胜负的因素全都考虑到了。
所以那些拿着自己所知有限的,三扁四不圆的现代军事制度,
就进行生搬硬套的家伙,纯纯的都是穿越的时候脑袋先着地的。
在古代,因为通讯不够便捷,将领们指挥军队,一是靠令旗,二是靠鼓声。
这就需要训练士兵对旗语以及鼓声进行辨认。
所谓的精锐之师,不只是视死如归,一往无前。
还要能够第一时间领会指挥者发出的命令,
根据令旗或者鼓声的指示,完成指挥者交代的任务。
所谓如臂指使,就是说指挥者能够把军队指挥的像自己的手臂一样听话。
这就很考验一支军队的执行能力了。
所以往往那些精锐之师,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军队的士兵,牢牢记住每一个旗语和鼓声所代表的含义。
而这些,恰恰是刘浪所不会的,所以在训练军队方面,刘浪全权委托给了周仓和裴元绍。
不管怎么说,他俩当年在黄巾军中,好歹也接受过这方面的教导。
尽管两人在这方面,也只是一知半解,但总比两眼一抹黑的刘浪要强一些。
不过,刘浪也不是对军队的训练全然不管。
他此时就在编写练兵纪要。
准确的说,是在为士兵编写锻体计划。
在这方面,经过科学验证过的现代锻体方法,在效率和效果上,绝对完爆古代的那些锻体秘术。
什么引体向上,俯卧撑,徒手攀爬,走平衡木,穿越障碍,匍匐前进,翻滚前进,武装越野跑五公里、十公里等等。
这些都是刘浪从网上看到的,现代军队的常规训练科目,都是经过科学验证过的,完全经得起考验。
刘浪通通编写出来,准备明天交给周仓裴元绍,用来训练这些士兵的体能。
毕竟,一支精锐的军队,不但要能做到如臂指使,令行禁止,最主要的还是要能打。
想要能打,那作为军队的个体——士兵,就必须足够强大。
而一个人的强大,不在于某一方面,而在于全身的各种机能的强大。
不但要力气大,跑得快,跳得高,耐力足,还有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平衡性等等都不可或缺。
而这些训练科目,恰恰都能满足需求。
夜幕深沉,就连惯会扰人清梦的蝉和蟋蟀都已入睡。
屋内一灯如豆,
借着昏暗的灯光,刘浪还在伏案疾书。
他用的是毛笔,写在新鲜的竹简上。
字体是汉隶。
当年听周杰伦的《青花瓷》,其中有句歌词: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让刘浪很是喜欢,为此他还特意临摹了一段时间的汉隶书帖。
浓浓的墨香混合着竹子的清香,在昏暗的灯光映射下,别有一番雅韵。
美中不足的是,少了位添香的红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