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发现矿盐开始,刘浪就打定主意要用盐来换粮食。
现在既制出了盐,又得到了周仓的肯定,刘浪就开始安排人来量产。
正好这些匠人就派上了用场,虽然和他们各自所会的技艺有区别。
但制盐的工序都很简单,只要手把手教导一遍,他们也就全都学会了。
刚开始为了保密,除了最后一步熬煮是当着众人的面进行的,其余的步骤都是刘浪和周仓两个人完成的。
现在既然要量产,也需要考虑到保密的问题。
为此,他把这一百多名匠人分成几个小组。
第一组只负责开采矿石,由一个石匠师傅负责管理。
第二组则负责粉碎,由一个铁匠师傅负责管理。反正现在不需要打铁,就先暂时敲打石头。
第三组负责研磨。
第四组负责提纯。
第五组负责脱毒。
最后一组负责熬煮。
刘浪让这六组人,各自分开,互不干扰,并且严禁他们相互打听各自工序的制作流程。
其余的还好,刘浪各自找人负责,只有脱毒这一步,是他亲自负责管理。
不只是为了保密,还是为了保证品质。
毕竟这是吃的东西,万一有了什么闪失,造成食物中毒,那事情可就大发了。
到时别说用盐换粮食了,只怕还要惹出乱子。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所有人按部就班的开始运转。
很快第一锅盐就出锅了。
刘浪过去看了,和他自己亲手操作的一般无二,品质那是没得说,都是最上等的盐巴。
周仓用手指捻着面前白花花的盐粒,突然问道:
“先生,我们的盐比最上等的青盐还要好,总不能还叫青盐吧?”
听了周仓的话,刘浪这才想起来要给它起个名字。
沉吟了一会,说道: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不如就叫它雪花盐,如何?”
“雪花盐?好好好。盐好,名字也好,先生真是大才。”
眼看制盐大业逐渐走上了正轨,刘浪带着周仓又回到了卧牛寨,顺便安排人在后山给那些匠人搭棚子,送饭。
打今儿起,这些匠人就要吃住在后山,一直到囤够盐巴为止。
反正现在是夏天,天气炎热,后山又光秃秃的,没有蚊虫。
只需要有个棚子遮阳,有块草席睡觉,一日三餐管饱就行了。
等回到卧牛寨,裴元绍已经把剩下的一千一百人,分成了三部。
按照刘浪之前说的,其中两部,每部四百人,由周仓裴元绍担任军司马,剩下的一部三百人充当刘浪的亲军。
刘浪发现,自己的三百亲军,个个身形高大,而且比起其余的八百人来,也要强壮许多。
问了裴元绍才知道,原来这三百人就是卧牛岗的主力。
平常下山劫道,或者和别的土匪抢地盘,都是依靠这三百人来撑门面。
所以这三百人每天吃的要比其余的人多一些,隔三差五的,还能开开荤,是以他们看起来比较强壮一些。
刘浪让裴元绍进行分配的时候,裴元绍就把这三百人全都划拨给了刘浪做亲军。
虽说这三百人现在是刘浪的亲军了,可一来刘浪需要照看后山的盐场,二来刘浪并不会具体的练兵工作。
所以这三百亲军还是暂时交给他们两个带领。
说到练兵,很多人觉得非常容易。
尤其是一些穿越人士,只凭借着自己大学时的军训经历,一个个的,就敢堂而皇之的冒充练兵大家。
不但把军队编制,照搬改成现代的军队编制,还动不动就废除抱拳礼,改为敬礼,说什么建设现代化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