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犬
在潞安,有一户人家,男主人的父亲深陷牢狱之灾,生命垂危。家中男子为了救父亲出狱,四处筹措钱财,好不容易搜遍家中积蓄,凑得百金。他心急如焚,怀揣着这救命的钱财,骑着骡子,准备前往郡里打通关节,期望能救父亲一命。男子刚出门,家中所养的一只黑犬便紧紧跟在他身后。男子见状,连忙呵责驱赶,想要让黑犬回家。黑犬起初被吓得后退几步,可待男子一前行,它又迅速跟了上来。男子无奈,只得挥鞭驱赶,黑犬却依旧不离不弃,一路跟随了数十里地。行至半路,男子停下骡子,到路旁解手。为了彻底摆脱黑犬,他捡起一块石头,用力朝黑犬砸去。黑犬被砸中后,惨叫一声,这才转身跑开。男子见黑犬终于离去,便跨上骡子,继续赶路。可没走多远,黑犬又突然冲了出来,一口咬住骡子的尾巴。男子顿时大怒,挥起鞭子狠狠抽打黑犬,黑犬却只是发出阵阵叫声,始终不松口。随后,黑犬竟猛地跃到骡子前方,愤怒地撕咬骡子的脑袋,似乎极力想要阻止男子前行。男子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愈发恼怒,掉转骡头,扬鞭追赶黑犬。直到看着黑犬跑远,他才重新踏上前往郡里的路,一路疾驰。抵达郡城时,夜幕已然降临。男子忙不迭地伸手去摸腰间的钱袋,想要清点钱财,安排营救父亲的事宜。可这一摸,顿时吓得他冷汗直冒,钱袋里的金子竟然少了一半。他瞬间惊慌失措,整个人如坠冰窖,失魂落魄。这一晚上,男子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回想白天的种种经历。突然,他猛地想起黑犬一路上的异常举动,那阵阵吠叫,或许并非无端,而是在向他警示着什么。第二天天刚亮,城门一开,男子便迫不及待地出城,沿着来时的路仔细寻找。可这路途乃是南北交通的要道,行人如织,熙熙攘攘,他心中不禁犯起嘀咕,丢失的金子在这茫茫人海中,哪还有寻回的道理。男子满心沮丧,却又不死心,一路徘徊。当他走到昨天解手的地方时,赫然发现黑犬倒毙在草丛之中,浑身毛发被汗水湿透,仿佛刚经历了一场艰苦的跋涉。男子心中一惊,赶忙上前,提起黑犬的耳朵查看,只见黑犬身下,那丢失的金子竟完好无损地封在那里。男子顿时被黑犬的忠义之举深深感动,泪水夺眶而出。他深知,黑犬为了守护这救命的钱财,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一路追随他,以自己的方式警示他,直至力竭而死。男子怀着悲痛与敬意,买来一副棺材,将黑犬郑重地安葬。此后,人们听闻此事,都对黑犬的义举赞叹不已,将这座坟墓称为 “义犬冢” 。
2鄱阳神
翟湛持在饶州担任司理一职,一次因公外出,途径鄱阳湖。鄱阳湖广袤无垠,水波浩渺,景色壮美,湖岸边有一座神祠,颇具神秘气息。翟湛持见状,便停下轿辇,决定入祠游览瞻仰一番。踏入神祠,只见内部庄严肃穆,供奉着诸多神像。其中有一尊是丁普郎为守节而死的神像,尤为引人注目。而在诸多神像之中,有一尊姓翟的神像,却被安置在最末尾的座位上,显得颇为寒酸。翟湛持见此情景,心中不禁生出一股不平之意,暗自思忖:“同为翟姓,皆是我翟家宗人,怎能如此屈居下位!” 于是,他当即吩咐随从,将这尊翟姓神像挪到上位。祭祀完毕,翟湛持便带领家人登上官船,继续前行。然而,船刚驶入湖中不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风云突变,狂风大作,湖面顿时波涛汹涌。狂风呼啸着吹断了船帆,桅杆也在风浪中剧烈摇晃,摇摇欲坠。官船在风浪中飘摇不定,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船上的一家人吓得惊慌失措,哭声、喊声响成一片,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远处有一艘小船,如离弦之箭般破浪而来。小船迅速靠近官船,船上之人焦急地向官船呼喊,示意众人赶紧转移。翟湛持见状,也顾不上许多,急忙带着家人,在众人的帮助下,纷纷登上了这艘小船。待众人都安全登上小船后,翟湛持仔细打量那划船之人,竟惊讶地发现,此人的容貌与神祠中那尊翟姓神像毫无二致。在小船的护送下,官船逐渐脱离了危险区域,风浪也渐渐平息下来。翟湛持心中满是感激,正欲向划船之人致谢,然而,当他再回头寻找时,却发现那小船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只留下平静的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
3伍秋月
秦邮有一人,名唤王鼎,字仙湖。他为人性情豪爽,力大过人,平日里喜好结交四方朋友,所到之处,皆能与人把酒言欢,打成一片。王鼎年方十八,本有妻室,奈何妻子早逝,此后他便常常外出远游,一年到头,难得归家。王鼎的兄长王鼐,在江北一带颇具声名,是位饱读诗书的名士。兄弟二人手足情深,王鼐见弟弟常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心中忧虑,便劝他:“贤弟,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安定下来,为兄正打算为你寻觅一门亲事,你就别再四处游荡了。” 王鼎却洒脱一笑,并未将兄长的话放在心上,一心只想着去远方游历,增长见识。他雇了一艘小船,顺流而下,直抵镇江,欲去拜访一位好友。抵达镇江后,却得知友人外出未归,王鼎便在一家客栈的阁楼上住了下来。站在阁楼上远眺,江水澄澈,波光粼粼,远处的金山隐隐约约,映入眼帘,这般美景,让王鼎心中畅快不已。第二天,友人得知他来了,便前来邀请他搬到别处居住,王鼎却对这阁楼情有独钟,婉言谢绝了友人的好意。就这样,王鼎在这阁楼上一住便是半月有余。一日夜里,他迷迷糊糊进入梦乡,恍惚间,见一位妙龄女郎走进房来。这女郎年纪约莫十四五岁,面容姣好,身姿婀娜,端的是如花似玉。女郎径直走到床边,与王鼎相拥而卧,王鼎从梦中惊醒,心中不禁大为奇怪,却也只当是一场梦,偶然为之。然而,到了夜里,那女郎竟又出现在他梦中,如此这般,接连三四夜皆是如此。王鼎心中愈发诧异,为了弄个明白,这一夜,他特意没有吹灭蜡烛,虽躺在床上,却强打精神,不敢入睡,时刻警惕着。可终究还是抵不住困意,刚一闭眼,那女郎又飘然而至。王鼎猛地惊醒,急忙睁开双眼,却见那少女如仙子下凡一般,竟真真切切地躺在自己怀中。少女见王鼎醒来,顿时面露羞怯之色。王鼎虽心知这少女绝非凡人,却也并不害怕,反而心中欢喜。王鼎细细询问少女的来历。少女轻声答道:“我叫伍秋月。先父乃是名儒,精通《易经》数理。他平日里对我宠爱有加,只是常说我命不久矣,所以不许我嫁人。后来,我十五岁那年,果然夭折,家人便将我葬在这阁楼东边,墓穴与地面平齐,也没有立墓碑,只是在棺木旁立了一块片石,上面刻着:‘女秋月,葬无冢,三十年,嫁王鼎。’如今,刚好三十年,你恰好来到此地。我心中欢喜,本想立刻与你相见,可又羞于开口,这才借着梦境与你相会。” 王鼎听了,心中暗喜,又想与少女再续前缘。少女却说道:“我还需些许阳气,方能求得复生。日后我们相聚的日子还长,何必急于这一时呢?” 说罢,便起身离去。第二天夜里,少女如期而至。两人相对而坐,有说有笑,仿若相识多年的老友。熄灭蜡烛后,二人相拥上床,王鼎只觉这少女与寻常女子大不相同。一天晚上,明月高悬,月光皎洁,王鼎与秋月在庭院中漫步。王鼎好奇地问秋月:“阴间也有城市和城墙吗?” 秋月答道:“和阳间差不多。阴间的城府,不在这里,离这儿大概三四里路。而且阴间是以夜晚为白天。” 王鼎又问:“活人能看见阴间的城府吗?” 秋月回答:“也可以。” 王鼎听了,便请求秋月带他去看看,秋月欣然答应。二人趁着月色出发,秋月身形飘忽,如同一阵风,王鼎则在后面奋力追赶。不一会儿,便来到一处地方,秋月说:“不远了。” 王鼎放眼望去,却什么也没看见。秋月用唾沫涂在王鼎的双眼上,王鼎再睁眼时,只觉眼前一亮,视力比平常好了一倍,看这夜色,竟如同白昼一般清晰。顿时,一座城墙出现在远方的云雾之中。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如同集市一般热闹。忽然,两个差役押着三四个人走过,王鼎定睛一看,发现最后一人竟与自己的兄长极为相似。他急忙走近一看,果真是兄长,不禁大惊失色,问道:“兄长,你怎么会在这里?” 兄长见到王鼎,眼泪夺眶而出,说道:“我也不知道犯了什么事,就被强行抓了起来。” 王鼎听了,怒不可遏,说道:“我兄长向来是知书达理的君子,怎么会被关进大牢!” 说罢,便请求两个差役暂且放了兄长。差役却不肯答应,态度极为傲慢无礼。王鼎心中大怒,正要发作,兄长赶忙制止他说:“这是官府的命令,我们也应该遵守。只是我在这里缺少用度,他们索要贿赂,实在让我苦不堪言。弟弟你回去后,要想办法帮我解决。” 王鼎拉着兄长的手臂,悲痛欲绝,忍不住哭出声来。差役见状,心中恼怒,猛地一扯兄长脖子上的绳索,兄长顿时摔倒在地。王鼎见此情景,怒火中烧,再也无法克制自己,当即拔出佩刀,手起刀落,将那差役的脑袋砍了下来。另一个差役见状,吓得大喊大叫,王鼎毫不留情,又一刀将他斩杀。秋月见此情形,大惊失色,说道:“杀了官府的差役,这可是死罪!再不走,大祸就要临头了!你赶紧找条船,往北逃命去吧。回到家后,不要摘去灵幡,紧闭家门,不要与外人来往,七天之内,应该能平安无事。” 王鼎听了,急忙拉着兄长,趁着夜色,买了一条小船,火急火燎地往北渡江。回到家中,只见门口有吊唁的客人,这才知道兄长果然已经去世。他紧闭家门,上好门闩,这才走进屋内,却发现兄长的尸体已经不见了。走进兄长的房间,却见死去的兄长已经苏醒过来,正喊着:“饿死我了!快给我准备些热汤和面饼。” 此时,兄长已经死去两天了,家人见此情景,都惊恐万分。王鼎这才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大家。七天后,王鼎打开家门,摘去灵幡,人们这才知道他的兄长已经复活。亲友们纷纷前来询问,王鼎只是敷衍着回答。他转而思念起秋月,心中甚是烦闷,于是再次南下,来到之前住过的阁楼,点上蜡烛,久久等待着秋月的到来。然而,秋月却始终没有出现。王鼎困意渐浓,朦胧中正要入睡,忽见一位妇人走进来,说道:“秋月小娘子让我给郎君带个话:之前因为官府的差役被杀,凶犯逃亡,他们便把小娘子抓了去,现在正关在监牢里,那些押解的差役对她百般虐待。小娘子日日盼着郎君,希望你能想办法救她。” 王鼎听了,悲愤交加,立刻跟着妇人前往。来到一座城池,进入西城门,妇人指着一扇门说:“小娘子暂时被关在这里。” 王鼎走进门去,只见里面房舍众多,关押的囚犯也不少,却不见秋月的踪影。他又走进一扇小门,只见一间狭小的房间里亮着灯火。王鼎靠近窗户往里窥探,只见秋月正躺在床上,用衣袖掩面哭泣。两个差役在一旁,对秋月肆意嘲笑戏弄,秋月哭得更加伤心了。一个差役说道:“既然已经成了罪犯,还守什么贞节?” 王鼎见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来不及多想,手持佩刀,径直冲进房间,手起刀落,将两个差役砍倒在地,如砍瓜切菜一般。他抱起秋月,夺门而出,所幸没有被人发觉。王鼎抱着秋月,刚回到旅舍,便猛地从梦中惊醒。他正奇怪这梦境为何如此凶险,却见秋月含情脉脉地站在床边。王鼎惊讶地起身,拉着秋月坐下,将刚才的梦告诉了她。秋月听了,神色凝重地说:“这不是梦,是真的。” 王鼎大惊失色,问道:“那该怎么办?” 秋月叹了口气,说道:“这都是命中注定。我本要等到这个月过完,才是复生的日子。如今出了这事,也等不及了。你赶紧去我的埋葬之处,把我挖出来,带着我的尸体一起回家,每天频繁地呼唤我的名字,三天后我便能复活。只是还没到日子,我可能会骨头发软,腿脚无力,暂时不能为你操持家务。” 说完,秋月便匆匆要走。走了几步,又转身回来,说道:“我差点忘了,冥间的追捕该怎么办?我活着的时候,父亲传给我一道符书,说三十年后,我可以和丈夫一起佩戴。” 于是,秋月拿起笔,迅速画了两道符,对王鼎说:“一道你自己佩戴,一道贴在我的背上。”王鼎送秋月出门,记住了她埋葬的地方。第二天,他来到那里,挖了一尺多深,便看到了棺木,棺木已经腐朽。棺木旁边有一块小石碑,果然如秋月所说。王鼎打开棺木,只见秋月面色如生。他将秋月抱进房间,秋月的衣裳瞬间随风化作灰烬。王鼎将符贴好,用被褥将秋月严严实实地裹起来,背到江边,招呼一艘停泊的小船,谎称妹妹得了急病,要送她回家。幸好南风强劲,天刚破晓,便已经抵达家门口。王鼎将秋月抱进屋中安置好,这才将事情告诉了兄嫂。一家人又惊又奇,却也不敢多说什么。王鼎打开被褥,对着秋月的尸体,不停地呼唤着她的名字,夜里便抱着尸体睡觉。渐渐地,秋月的身体有了温度,三天后,竟然真的苏醒过来。七天后,秋月便能下地走路。她换上新衣,拜见兄嫂,举止优雅,宛如天仙下凡。只是走十步之外,便需要有人搀扶,否则便会随风摇晃,仿佛随时都会摔倒。见到她的人,都以为她天生体弱,却反而觉得她更加妩媚动人。秋月常常劝王鼎说:“你罪孽深重,应该多积德行善,诵读经文,以忏悔自己的罪过。不然,恐怕寿命不长。” 王鼎向来不信佛,此时却虔诚地皈依了佛门。此后,王鼎平安无事,与秋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