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这座历经周公营造、周平王东迁、汉光武中兴的古都,如今正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城墙上的守军来回巡视,城门处的检查一丝不苟,街道上的行人步履匆匆。
城内外的气氛紧张得像是拉满的弓弦,随时可能崩断。
卫忠站在明德堂的院落里,目光扫过四周斑驳的墙壁。这里是城南,离太尉府不远,这地方就是天然的屯兵之地。古老的建筑群透着岁月的沧桑,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气派。
庭院里,几株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阴影。树下,一群士兵正在整理装备,金属碰撞声清脆悦耳。
“大人,营地已经安排妥当。”一名亲兵快步走来,躬身禀报。
卫忠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单妃没能把他们安排进城内,这让他多少有些失望。不过转念一想也在情理之中,金陵城内不是皇宫衙署,就是权贵宅邸,哪有地方安置这么多兵马?
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怎么回事?”卫忠皱眉问道。
“回禀大人,是城外的难民,听说朝廷在发放粮食,都往这边涌来了。”
卫忠走到墙边,远远望去,只见城门外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守军正在维持秩序,但收效甚微。
“让周英带一队人去协助维持秩序。”他沉声道,“记住,不可伤及百姓。”
正说着,朝阳门大街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数百骑兵如疾风般掠过街道,扬起阵阵尘土。马蹄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很快消失在街道尽头。
“赵刚、马猛、周英、钟獾儿、张远。”卫忠唤来五人,目光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眼下有三件要事。”
赵刚神色紧张:“都尉,刚才那支骑兵”
“无需担心,”卫忠摆摆手,“多半是去驱赶敌军游骑的。真正的战事还没开始。”
看着众人仍有些紧张的神色,卫忠突然话锋一转:“说说看,若在平原遇到敌骑,你们有何应对之策?”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
“末将以为,”赵刚率先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谨慎,“可效仿马西平,用车阵和弓弩。”
“哦?说说为何?”卫忠来了兴趣。
“车阵首尾相连可阻敌冲锋,弓手立于车上从容射杀。敌骑纵有千军万马,也难以突破。”
卫忠点头赞许,在地上抓起一根树枝,开始画起战阵图:“不错,但具体该如何布置?”
他蹲下身,仔细画出车阵的排列方式:“看好了,前排车辆要间隔摆放,后排车辆要填补前排空隙。这样既能保持阵型完整,又能让弓手获得更大的射界。”
马猛插话道:“大人,若敌军从侧翼进攻呢?”
“好问题。”卫忠又画了几笔,“所以车阵要呈圆形或方形,保证四面都有防御。弓手分为两层,内层负责远射,外层负责近战。”
周英若有所思:“这样一来,就像一个铁桶,内外都有防护。”
“正是如此。”卫忠继续讲解,“但要注意,车与车之间的距离要恰到好处。太近会影响弓手射击,太远又会被敌人钻空子。”
钟獾儿问道:“那车阵该用多少辆车?”
“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卫忠解释道,“人数、地形、敌情都要考虑。一般来说,百人左右用二十辆车,千人用百辆车。”
众人不断提问,卫忠一一作答。整个过程中,他发现士兵们的眼神越来越亮,讨论也越来越热烈。
“但此法也有弱点,谁能说说?”卫忠忽然问道。
“需要时间布阵。”张远说。
“地形受限。”马猛补充。
“补给困难。”赵刚也道出己见。
卫忠欣慰地看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远比枯燥的训练更有效。士兵们在讨论中学习,在争辩中提高,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说得都很好。”他最后总结道,“回去后都写份心得。还有,若遇敌骑突袭来不及摆阵,该如何应对?也都写一份上来。”
等众人散去,卫忠独自登上明德堂外墙。夕阳西下,给这座古城镀上一层金色。远处的钟声悠悠传来,与城中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目光掠过密密麻麻的房屋,在心中暗暗盘算。这样的地形,无论敌我双方都施展不开。街巷纵横,房屋林立,最适合步兵作战。只要守军素质过硬,未必不能一战。
当然,前提是粮草充足。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荆王慕容震才清楚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大人!”一名斥候跑来,“城外发现敌军斥候,约有数百人!”
卫忠眯起眼睛:“什么方向?”
“东南方向,似乎在试探我军防线。”
“传令下去,加强警戒,但不要轻举妄动。”卫忠沉声道,“对了,城中可有异常?”
“回大人,城中倒是安静。只是”斥候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只是坊间传言,说荆王囤积了大量粮草,却不肯发放。”
卫忠皱起眉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在这种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动荡。
“继续盯着,有情况立即报告。”他挥手示意斥候退下。
夜幕降临,城中渐渐亮起灯火。卫忠站在墙头,看着这座古都在暮色中沉沉睡去。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这份宁静下隐藏着暗流。
明天,会是怎样的一天?
他轻轻叹了口气,转身走下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