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
梅刘氏见状,又要开口骂街,被梅家老二死死捂住嘴。
这可不能骂,这大少爷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万一触怒了这一位,以后真要喝西北风去。
于是,就看到梅家老二一家几口人跟着花家那辆豪华的马车后面走着,还能不停听到里面一些不堪入耳的声音传来。
门内,姜汝听着马车的声音渐行渐远,跑到梅令月身边小声说道,“大姐,你去看看,他们是不是走了?”
“好。”
梅令月把门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个小缝,果然看到花家那辆车朝着远处驶去,二叔他们都跟在车后面。
“红桑呢?怎么少了一个人?”梅令月这话问出口,才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原文中,这位大少爷看中了巧月,这次看中的是红桑。
不知道红桑的命运,会不会和巧月书中写的一样悲催。
“真好,他们被带走,以后就不会再来咱们家了。”梅巧月拍着手欢呼雀跃。
“可不是嘛。”
梅令月长出了一口气,再次把门关紧,“早饭吃什么?真君粥好不好?我记得前几天打下来的杏子熟透了。”
真君粥做法很简单,把粳米煮熟,加入去了核的杏子和冰糖,煮出来酸酸甜甜的,很适合孩子吃。
“好啊好啊!”
危险过去,俩小孩心里就想着吃。
梅令月清洗杏子的时候,花家牌子上那朵惟妙惟肖的牡丹,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眼熟,好像在哪见过。
在哪呢?
梅令月把水沥尽,忽然想起来,自己前几天当掉的那对金臂钏内侧不起眼的地方,也刻着这么一朵牡丹,除了小一点以外,几乎一模一样。
她们家总不能还和花家有什么关系吧。
一个往上数八辈都是贫农,另一个是前任首辅家,这差距简直不要太大。
与其让梅令月相信,两家有什么亲戚关系,她更愿意相信,是花家路过的时候,看她们家日子过得太惨,实在看不下去才把那对臂钏扔过来的。
三个人围坐在院子里,端着饭碗津津有味地吃着,梅令月尤其特别,她还去后院溜达了一圈,看小米长的很好,也没遭什么虫子,十分满意。
不愧是她特意培育出来的抗病虫害的新型小米,就是不一般。
她是身穿,唯一带来的东西就是这一袋小米种子,此刻都已经种在后院那三分地里了。
三分地说起来不多,实际上也有两百平方米。
再算一笔账,根据穿越之前的数据,她研究的小米品种—广零35号,就有一亩地产量四百五十到五百公斤的收获,这三分地保底能产一百五十公斤小米。
再加上点心铺分她的股份,还不够养活她们一家三口?
“姐姐,咱们家要是赚钱了,能不能租一块地?多种点粟米,以后就能少挨饿。”梅巧月忽然拉着梅令月的手,言语间十分诚恳。
自从爹爹死后,她跟着姐姐过活,最开始那段时间没得吃没得喝,天天饿得不行,现在总算好一点,能吃饱饭了。
她不懂姐姐是怎么做到的,她更想替姐姐出一份力。
耕地而已,她也会啊。
后院那一片土地太小,不够她施展的。
在梅令月眼里,这妹妹就是一身牛劲没处使,但是多种一亩地,种子出现变异的可能性就大了几分,她又何乐不为?
吃不完的到时候可以卖出去,未来粮食可是个硬通货。
“行啊,那找个时间咱们一起出去走走,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土地。”梅令月笑笑说道。
姜汝不理解,头上顶着打盹儿的橘猫花花,手上捧着半碗粥,一脸认真地看着梅令月,“大姐,土地很贵吗?为什么不直接买下来?”
“你小子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梅巧月吐槽道。
“我问问怎么了?我不懂还不许我问了?”
姜汝不甘示弱,立刻回怼。
花花很通人性地摸了摸梅巧月的脸,似乎在安抚她的情绪。
梅令月把最后一口粥喝完,姜汝果然是王府出来的,连这些都不清楚,“土地确实贵,尤其是肥力高,被开垦好的土地。凭着咱们家的财力,能租一块两三亩的地就不错。”
“这样啊。”姜汝应了一声,神情似乎有些落寞。
“你以为呢?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梅巧月是真好奇,这小子之前住在山沟沟里吗?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了解?
“现在知道了,现在知道了。”
姜汝被梅巧月盯的浑身不自在,索性用花花的爪子把自己眼睛遮住,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