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死地求生:海澄保卫战
在漳州围攻战兵败之后,郑军在漳州的几座县城重新被清军夺走,海澄作为离厦门岛最近的一个县城,其地位越显重要。但是海澄的城防并不坚固,郑成功下令调集劳力增筑海澄的短墙,并且屯驻大量的守军,以防备清军的突袭。具体的安排如下:前锋镇、房宿营、智武营防守东门;义武营、柳宿营、氐宿营防守南门;援剿后镇、中权镇防守西北门;副将蔡勤等防守西门小水门;另外还增派部分军队驻防于河道及河中沙洲。
1653的正月,漳州清军对海澄石码镇作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遭到郑军的迎头痛击,在撤退途中,清军一把火把当地的民居、店铺统统烧光。清军从浙江、江苏一带调集大量兵马,准备强取海澄,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南京一带清军守备空虚,原鲁政权手下大将定西侯张名振向郑成功提议分兵北上抗清,他说道:“名振生长江南,将兵数十年,今虏各处兵将多系旧属。兹金酋,我以百艘,乘此长风破浪,直入长江,号召旧时手足,因时制宜,捣其心腹,虏无暇南顾,藩主得以恢复闽省,会师浙、直,可指日可待也。”
张名振的战略,便是乘清军在浙江、江苏一带兵力空虚之际,以水师沿海北进,然入逆长江而上,直接威胁南京。这个战略,充分借助郑军水师强大的优势,避开强大的清军陆军,直取咽喉之地,可谓是十分精采的计划。当然,张名振或许有自己的考虑,作为一名鲁监国政权的元老,也是南明政府军系统中为数不多的著名抗清将领,虽然不得已投奔郑成功,但他想独当一面,开创苏浙地区抗清的新局面。郑成功也希望以水师进逼南京来阻止更多的清军南下作战,便同意张名振的作战方案,派遣张名振率水师前军,以及由忠靖伯陈辉率中权镇、护卫右镇、礼武镇等部队,共计两百余艘战船一同北上。
在清军一方,金砺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对海澄发动进攻,浙闽总督刘清泰调集福州、兴化的水师,准备从海路南下,配合金砺的陆军,合击海澄。郑成功在得悉情报后,马上派遣林察的水师左军,周瑞的水师右军,周鹤芝的水师后军,阮骏的水师前镇,黄大振的援剿前镇,前往海坛岛附近截击清军的船只。
这次行动出现了意外,当林察率队泊于湄州岛时,海上刮起强劲的飓风,郑军水师被迫返航,但是作为这次行动总指挥的林察,他的船只却在飓风中迷失,最后漂入兴化港,被清军逮了个正着,直到后来郑、清谈判时,林察才被释放。
郑军这次出击尽管遇到意外,但还是让清军见识了郑军的实力,刘清泰慑于郑成功海军的强大,最后放弃从海上合击海澄的计划,这样,清军的进攻任务,就落到金砺的陆军上。
四月十八日,清军调集两万名民夫,抬运攻城器具,其中包括数百门火炮与大量的炮弹。仅攻城器具就需要动用两万名民夫,可见清军在攻城武器的装备上,要远远超过郑军。此时清军已经集中了数万人马,向海澄方向行军,一路车辚马啸,尘埃远望。二十八日,清军抵达海澄城外祖山头。
金砺信心十足,因为他携带来大量威力惊人的大火炮,这一仗,他志在必得。
在得知清军兵临城外的消息后,郑成功于五月一日率大部队由厦门岛进驻海澄,并马下着令正中军张英催督守城民夫大量制造守城器具。
在防御安排上,由北镇、义武营、仁武营、智武营防守内城;援剿左镇负责防御南门外桥头,左先锋镇防守东门外岳庙前,护卫左镇守卫中权关,正兵镇守土城,奇兵镇守九都;前锋镇、戎旗镇、护卫前镇守镇远寨,前冲镇守镇远寨外,前提督黄廷、中提督甘辉守关帝庙前的木栅,郑成功亲自坐镇妈宫督战。
在布置完毕后,郑成功又命令杨权、蔡新率一部分水师向清军侧翼发起进攻,想给清军一个下马威,然而这回清军让郑军见识了火炮的威力,在清军火炮的打击下,郑军出击的水师遭到很大伤亡,杨权被清军炮弹击中,当即身亡。
五月四日,金砺率骑、步兵数万人进抵离妈宫郑军营地仅有半里之地,当天晚上,清军架设火炮,数百门大小火炮向郑军营地猛轰。海澄保卫战的外围战打响了。
清军为这次战役确实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大炮的数量多,而且炮弹也不缺乏,完全压制住郑军的火力。从四日夜到五日中午,实际连续十二个小时不间断的轰炸,郑军所筑垒的砂石防御工事以及木栅大多被清军的炮火所摧毁,官兵被击伤而死的人很多。清军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令郑军将士十分气馁,诸位将领纷纷向郑成功请令,与其在营中坐以待毙,不如杀出去与清军决一死战。
郑成功沉思片刻,也只好这样试试了,于是后劲镇陈魁、后冲镇叶章自告奋勇,愿意充当先锋,领兵出击,两人带着数百名精勇士兵,在炮火所释放出的浓烟掩护下,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清军发现郑军展开反攻后,炮铳齐发,郑军冲锋队伤亡惨重,后冲镇将领叶章被清军打死,后劲镇将领陈魁的腿部被击穿。
不行,不能这样硬拼,清军的火力实在太猛烈了。郑成功下令让冲锋队撤了回来,然后重新修筑被清军所击毁的防御工事,固守营垒。
清军的炮击持续了两昼夜,在一片轰鸣声中,郑军所修复的防御工事,再次被清军的炮火所摧毁,官兵们没有掩体的保护,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形下,军心动摇,士兵们在营垒内开始私下议论,士气散涣到极点,郑成功本人也有所耳闻。
这是考验郑成功作了一个统帅的领导力的时候了。
五月六日,郑成功见营垒几乎被完全摧毁,士兵们垂头丧气,他唤来负责发号施令的旗鼓官张光启前往各兵营内传达命令,张光启心知将士们几乎丧失了斗志,满腹怨言,心里害怕,竟然不敢前去传令,如果换成平时,恐怕早被郑成功拉下去砍了。连负责传令的军官都颓丧到这种地步,可见郑成功所处的境地是何等的险急。
在关键时刻,统帅的意志力是军队继续作战的定心丸,郑成功在危急存亡之秋,体现出其坚忍不拔的顽强与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再召宣令官廖达进,对他说:“可往遍传大小将领将官兵,此城不守,尚图恢复?再迟早晚,本藩有计杀虏,令其片甲不回。如有不敢守者,即报名来,听其回去。本藩于此土生死以之,决无抽回之理也。”
不想廖达进居然与张光启一样,面有难色。这时,郑成功麾下一名参谋站了出来,乃是参军冯举人,冯举人提醒郑成功,虽然藩主要在海澄与清军死战到底,即便战死也决不后撤,可是将士们在清军火炮的打击下,其实都想撤离海澄,登舟撤回厦门岛。
郑成功为了表明他绝不后撤的决心,他取出自己的\"招讨大将军\"的军印我,我惟有效死勿去而已。诸将中有能率众得功者,愿以此题让。”郑成功是宁死不撤,如果哪个将领可以率众破敌,他就把\"招讨大将军\"的印让给他。
冯参军手持郑成功的大将军印,前往各军传谕,将士们大受鼓舞,统帅都不怕死了,横竖就豁出去了,得,大不了就是一个死字,这年头死算什么东西。于是乎各军将领纷纷前往郑成功处请令,郑成功以酒犒劳诸将。三杯下肚,豪气上涌,猛将甘辉慨然对诸位说道:“古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番竭力以守,倘有不测,亦死得其所!”
好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不朽诗句引起在位诸位热血沸腾,为理想而死,为信念而死,死亦得其所矣。王秀奇等人高呼道:“此城是大家今日死忠营也。”
郑成功以超人的意志力重新拾回诸将士的高昂斗志。但守城并非仅凭借士气,能否坚守得住,那还得看战场上的表现。郑成功令诸将畅饮一番,然后携诸将登上高台观战,此时清军密集的炮火仍然未停,炮弹纷纷落在高台附近,郑成功岿然不动,其勇敢精神,令在场的所有将士深感震动。
王秀奇等将领见清军的炮火相当猛烈,纷纷劝郑成功不可置身于危险之地,郑成功说道:“死生有命在天,虏炮如我何!”不仅没有下台躲避炮火,反而站在高台这上,观看清军阵地,指指点点,不时与部将交头接耳,从容不迫,置生死于度外。
清军阵地离郑军并不远,见状知道台上这人是郑军大头目郑成功,便将大炮对准郑成功的方向,然后就是一阵猛轰,大将甘辉见状不妙,赶紧将郑成功挤下炮台,旁边的的典膳役苏贵手持战被掀开来保护,只听得一声巨响,原先郑成功站立的地方被一发炮弹击中,被炸开的石块飞溅,幸得战被的保护,郑成功没有受伤。郑成功戎马一生,类型于这样的险情,出现过多次,但是运气不错,每每能化险为夷,而这种无畏的精神,正是郑成功赢得将士尊重的原因所在。
此时守卫镇远寨的前锋镇、戎旗镇来报,营寨新筑的以砂石垒成的防御工事,又被清军的火炮击得粉碎,此时的镇远寨被夷为平地,无险可守。郑成功听罢反倒露出一丝喜色,他一面吩咐将士开挖地道,躲进地道内,以避开清军的炮火,另一面他对诸将分析说,清军调集了精锐部队,却只是用火炮攻击木栅与石垒,数日的轰炸次数已经多达数千次,现在虽然营寨被夷为平地,但清军却不敢逼进营寨,一来是畏惧我军的战斗力,二来是为了以密集炮火逼迫我军放弃海澄,退回厦门岛。
此时郑成功已经得到密报,清军中的火药已经消耗得差不多,而且在粮饷上也支持不了多久,看来清军的战略意图是打一场速决战,以前所未有的火炮优势摧毁郑军的心理防线,并没有做好持久围困战的准备。因此郑成功判断到最后一波火炮袭击后,清军必然要发起总攻:“我谅今晚必大击一番,明早黎明必并力来决一战,如不胜,必退走矣。虏之伎俩,在吾掌中,料之审矣。”
郑成功传令各位将领,明天早晨,清军必定会大举进攻,“彼若欲过河时,必用空炮助其声势,愚我耳目,断无自击之理。尔等须躜队站立,各执大刀大斧,如爬上,劈去,不准追逐,候虏齐过河缘定时,用火攻齐发,一尽焚去,方准并力杀出。进前重赏,退后立斩,各依军令军法而行可也。”
由于海澄的城防外围是一环引水的河沟,当天夜里,乘清军停止炮击时,郑成功下令神器镇何明率军火专家洪善等人,将火药埋在河沟边,所以火药的引信相连,经过地道通郑军营地中。
后半夜始,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清军最后一波猛烈的炮击开始了,整整持续一个晚上,虽然郑军营垒全部遭到破坏,但郑军士兵躲在地道内,并没有遭到任何损失,河边的火药由于埋的位置深,也没有被清军炮火所破坏。
到了五鼓时分,清军的火炮声仍然在轰鸣,但没有炮弹落下来,果然是以放空炮的形式来掩护主力清军发动总攻。清军的攻城器具果然十分完备,针对郑军的海澄四周所挖的灌水的河沟,清军使用过河车,过河车就是车上有折叠的桥板,临河时将桥板展开,横跨河面,这样军队就可从桥板上通过。金砺让民夫扛着过桥车,率先在河面上架起多座临时桥梁,然后以汉兵为第一攻击波,以满兵为第二攻击波,向郑军营地猛冲过来。郑军第一防御阵地的士兵严阵以待,手持大斧大刀,顽强地与清军搏杀,清军连续发起三次进攻,但三次均为郑军击退。在战斗中,郑军涌现不少战斗英雄,戎旗镇的蔡文、王朋、中提督辖下的郑仁、李昴,前提督辖下的赖使、杨正,前锋镇的肖自启等人,均砍杀多名清军,勇不可挡。
清军见进攻遇阻,金砺将后备兵团全部押上,在满将的督阵下,蜂拥继进,跨过河沟,同时强弓劲弩,矢如雨下,这是一场真正的血战,双方都耗尽所有的力量,战斗陷入僵局。此时晨光渐露,战场的可见度大大增加,郑成功密切关注战局的发展,瞭见清军已经全部过河,下令点燃火药的引信。
当清军正全力以赴地进攻时,突然身后一阵阵巨响,原来郑军所埋的火药被引燃爆炸,沿着河岸一排炸开,河边的清军不是被炸得粉身碎骨,就是被熊熊腾起的火焰烧死,还有一些清军慌不择路,跳入河中淹死,顿时间,河沟漂满清军的尸体。清军被炸得晕头转向,正在这个时候,郑成功果断下令所有部队投入反攻,除了一部分清军侥幸逃脱之外,过河的清军几乎被全部歼灭。
在河对岸观战的清军主将金砺,见战局急转直下,郑军愈战愈勇,赶紧下令民夫将火炮运回,残兵败将狼奔而走。郑成功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背水一战,以险取胜,凭借他准备的判断力与钢铁般的意志力,力挽狂澜,死地求生,不胜保卫了海澄,而且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不过很可惜,国人对这场战斗并不熟悉,国人皆知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解决台湾之伟业,却不甚了解其与清军浴血奋战,殊死相搏的历程,凭借此役与上一年击败陈锦的江东之战,郑成功足以在南明历史中熠熠发光,其无所畏惧之勇气,实可令所有剃了猪尾巴辫的汉人为之羞愧矣!此役之后,郑成功愈发重视海澄的战略地位,他下令对海澄的城防加固加强,并指派冯澄世主持重修海澄城。
海澄及其附近的居民都被动员起来,每家各出民夫一名,参加海澄的加固工程,新修成的城墙高二丈多,将原有的土城墙也联而为一,有灰石砌成,并在城上筑有短墙,在短墙上安置大炮小铳三千余门,在城的周围,引水为沟,在城内积存大量的粮食与兵器,并且船只可以自由往来,由于海澄与厦门、金门的位置非常接近,所以郑成功打算以此为基地,长期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