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窦建德攻陷冀州见麴棱后,对麴棱礼遇有加,非常尊重,并任命为麴棱内史令。
麴棱女婿的法术可谓“弄巧成拙”,不但救了麴棱的性命,也救下了满城百姓,免遭贼寇屠戮。
再说唐高祖李渊,不费一兵一卒意外获得相州、冀州,心中甚是欢喜。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庆祝,在公元618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这天,高祖突然接到丧报,内史令、延安靖公窦威去世了。
不久前,高祖李渊得知窦威卧病时,心中甚是忧虑,便亲自前往探望。高祖带着满心的关切缓缓踏入窦威府中的那一刻,整个府邸顿时肃穆起来。
府中的家人和侍从们赶忙跪拜行礼,引领皇帝来到窦威的卧榻前。
卧榻之上,窦威面色苍白,身形消瘦,眼中已无往昔的睿智与光芒。
李渊走到他身旁,轻轻握住窦威的手,眼中满是关切与疼惜,缓缓说道:“窦公,你且安心养病,朕深知你有治国之才,朝廷离不开你。”
窦威微微抬起手,虚弱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臣受陛下厚恩,本当倾尽全力,奈何身体已是不堪重负,恐难再为朝廷效力。”
李渊听了,心中满是无奈与痛惜,轻抚窦威的手背,许久无言,只是叮嘱府中的医者务必全力以赴,务必保窦威周全。
待高祖李渊离开后,窦威向家人嘱托遗言,并告知家人,他死后只需简单安葬,不得大肆宣扬,铺张浪费。
命运似乎总喜欢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沉重的打击,这才几日,窦威便撒手人寰。高祖听闻窦威死讯,那满心的欢喜被击得粉碎。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是唐高祖李渊的太穆皇后的叔父。他的曾祖父北魏少保窦略,祖父为汉朝大鸿胪窦章,父亲窦炽是隋朝太傅。窦威自幼嗜学文史,被诸兄讥为“书痴”。他早年出仕隋朝,历任秘书郎、蜀王府记室、内史舍人、考功郎中等职。后因事免职。
窦威在李渊起兵反隋和建立唐朝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唐朝建立后,窦威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参与到唐朝典章制度的构建之中。他被任命为内史令,这一职位在当时可谓举足轻重,是皇帝的近臣,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处理国家政务。窦威博学多才,朝廷的章程法律大多都是他制定的。
窦威在唐朝初年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稳重的人品,得到了唐高祖的亲近和器重,在朝堂议事之时,常常与他深入探讨国事,无论是关乎军政大事,还是民生细务,窦威总能以其博古论今、阐述清晰的能力解答高祖的疑惑,给予高祖合理的建议。李渊也因此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信任。
唐高祖曾对窦威说:“北周时有八柱国,我家与你家都曾位列其中。如今我是皇帝,而你却是宰相,这岂不是不平等吗?”
窦威惶恐地回答:“窦家在汉朝时便是外戚,北魏之时又有三位皇后。如今陛下开国,臣又因姻戚的身份得到任用,臣日夜忧惧,惟恐不能胜任。”
唐高祖大笑道:“您是以三朝皇后家族的身份向我夸耀吧!”
唐高祖所说的“三朝皇后”是何来历?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以其独特的地位而着称,那就是独孤信家族。独孤信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重要将领,他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隋朝和唐朝的皇帝,成为了历史上罕见的三朝皇后家族。
独孤信的长女独孤般若,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成为北周明敬皇后。
独孤信的第四女独孤曼陀,嫁给了唐国公李昞,其儿子李渊后来建立了唐朝。
独孤信的第七女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后,即文献皇后。
独孤信家族的这三个女儿不仅在各自的家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们不仅是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而且她们的丈夫和子女们在中国历史上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独孤信家族的传奇故事不仅展示了个人的魅力和才能,也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联姻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皇后,我们可以看到独孤家族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赫地位和影响力。
窦威的去世,对于李渊和整个唐朝而言,都是一场不小的损失。对于李渊来说,他仿佛失去了一位多年的至交好友,更失去了一位在政治上能够推心置腹、为他出谋划策的重要谋士。李渊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之中,他为自己未能再多听听窦威的建议,未能再多享受窦威在朝堂上的辅佐而懊悔不已。
整个唐朝朝廷也因为窦威的离去而笼罩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之中,毕竟窦威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稳重的人品,在朝堂上赢得了众多官员的敬重,并且他为唐朝的建立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按照窦威的遗言,家人准备以简单的方式为他安葬。然而,李渊却认为,窦威为国家立下的赫赫功勋不可磨灭,应该给予他一个极为隆重而庄重的葬礼。
下葬那天,高祖下诏让太子李建成及百官一起去为他送葬。当众人来到窦威家中时,都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窦威身为朝廷重臣,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物,生活极为简朴。窦威死后被安葬在陕西凤翔。
安葬窦威以后,唐高祖任命将作大匠窦抗(窦抗是窦威的堂弟)兼任纳言,任命黄门侍郎陈叔达代理纳言一职。
窦威的离去,让唐朝在初立的朝堂之上失去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也为李渊的统治经历了一段最为哀痛的时刻。但即便如此,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在后续的人事安排之中,朝廷也在努力适应这种变化,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后事将会如何,我们下章再接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