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声音提高了一些,长孙皇后是他的发妻,并且玄武门还亲自鼓舞将士,助他登基。
现在听到皇后几年后,还在壮年之际因病崩逝,心中难免悲伤激动。
(《旧唐书·后妃传》:“(贞观)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原本不想回答,但是话题是自己提出的,李蒙只好用简单易懂的话解释。
却让李世民听后有些无奈,表示一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找医者给他的皇后诊治。
讲完皇后的情况,李世民还想再问更多的信息,被李蒙用蝗灾当前不好分心的话题转了回去。
胜业坊到东宫也就三五里,马车很快就到了东宫门口,不做停留直接去太极宫。
还真别说,太极宫确实比东宫要高大有气势,这是李蒙下车后的整体感受。
除此之外也就是比东宫各个地方要大一圈,承天门和太极门前都是万人大广场。
然后是太极殿和两仪殿,分别是召开大朝会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不过李渊都不管事了,但还是住在两仪殿,所以李世民还在东宫开朝会,处理政务。
“啪”
两人带着随从护卫刚来到两仪殿门口,从里面飞出来一只茶碗,摔碎在地上。
随后只见另一扇门也被打开,长孙皇后扶着门框踏过门槛,两个梳着双鬟髻(huán ji)的宫女趋步跟随。
“陛下万安。”看到李世民两人后,长孙原本眉头微皱忽然舒展,轻声道,“想必这位就是李蒙了。”
她略仰起脸,下颌圆润,眉间贴花钿,眉如纤细的远山,金翠花钗随着步伐轻颤,眼里显露出三分疲惫,翟衣深青广袖随风微动。
长孙的样貌装扮让李蒙看呆了,他来到长安城,见到的人全都是男的。
大多数都是留胡子的老头,也就李世民还没有蓄须。
至于女的,家里的女仆见到他都是低着头,穿着也很朴素。
完全没有长孙这样不仅风华正茂,珠光宝气,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就这长相和气质,加上她的功绩,难怪李世民能对她念念不忘。
抬手戳了戳李世民的胳膊,李蒙给了一个眼神,示意介绍一下。
却不曾想李世民直接责备道:“这是你嫂嫂,还愣着做什么,赶紧行礼!”
“见过阿嫂!”李蒙连忙顺势揖礼道。
却没想到长孙眉头再次紧蹙道:“如此姿势,可不是正确仪态,日后免不了被那些御史说教。”
“啊?”
刚见面就被说不会行礼,让李蒙一头雾水,再次扭头看向李世民。
“皇后过于严苛了,他双亲已逝,又孤身一人,许是没人教导。”
李世民连忙打圆场说道,“况且他乃后世之人,不懂大唐礼仪也不算什么。今日切莫计较,日后朕派人去教导便是。”
有了李世民的解释,长孙不再计较,指了指殿内说道:“父皇已经在等着了,赶紧进去吧。”
妈耶,皇宫果然就不是一般人能来的地方。
光是一个礼仪,就能被人拿来说事,李蒙感到头皮发麻。
得亏前几次都在和人骂仗,仪态方面肯定就没人拿出来说事。
长孙皇后看似在责备,其实也就是给李世民提醒,用意不错。而且她还是皇后,这个面子要给的。
但是保不齐,日后他要是在大朝会的时候做错了什么礼仪,肯定会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拿来说事。
毕竟他之前高调进长安,还要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封赏正一品,怎么看都会让一些人嫉妒。
李蒙跟着两人谨慎地来到大殿内,他就微微低头,不再张望。
“你是何人,见了朕为何不行礼!”就在李世民夫妻给李渊行礼请安过后,传来一声爆喝。
吓得李蒙连忙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龙袍的老头怒目圆睁,盯着他看。
好家伙,刚才被长孙皇后责备就算了,现在一个退休老头都敢给他来下马威。
李蒙心中满是不服,要不是有系统任务,期待更好的奖励,他才不想配合李世民的主意。
“化外之民,不懂礼数!我是谁你儿子没给你说吗?”
长孙刚才的举动是在提醒,可这老头就是尤其没处撒,拿他当出气筒,这样李蒙可不惯着,直接开怼。
“大胆狂徒!来人,给朕将他赶出去!”李渊怒气冲冲,周围扫视了一圈后喊道。
然而没有人听他的,周边宫女内侍都低头不语,殿外的守卫也没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