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老头反驳,李蒙接着说道:
“你一个户部尚书,连大唐人口情况都不清楚,你是不是尸位素餐?
“让你算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你避而不谈,不敢计算是不是毫无才学?
“是你在质疑我的言论,拿不出证据就开始骂人了,还说我信口雌黄,是不是不可理喻?
“就连骂人都找不出别人的问题,还当什么户部尚书,早点回家种地去吧!”
“你……你……”
一番连续的举证,滔滔不绝地输出,老头又招架不住了,伸出手指不断地晃动,嘴里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看到又是这样的场面,李世民连忙站起来,他也想知道李蒙要讲什么,就说道:“好了,既然户部尚书算不出来,那贤弟你不如先讲一下为何要算这些,生孩子和女子成婚年龄有什么关系?”
“很简单啊!结婚越早,生孩子的时候出现危险的情况也越多!”
李蒙先把结论说出来,不等别人反问就解释道,“只要你们平时多留心一下就能知道,女子在生第一胎的时候,年龄越小,越是容易出现问题。
“这种情况可是不分世家寒门,亦或是普通百姓,只不过普通百姓家出现这种情况更多。
“《黄帝内经》明言: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可见二十一岁才算成人!
“《礼记》郑玄注曰‘许嫁则笄而字’可见及笄仅是订婚,非立即完婚!
“隋炀帝萧皇后十三岁入宫,其子或夭或弱;而当今皇后,十八岁诞子,皆康健。孰吉孰凶?
“早婚产妇需卧床三月,且不说误春耕秋收,反损田租,单是调养买药花费几何?
“早夭产妇多正值壮年,按《夏侯阳算经》计,每人少织绢十五匹,全国一年损多少匹?
“不知道你们统计人口数据有什么用,是不是只顾着一共多少人,增长了多少人口?
“每年征战伤亡多少人,产妇死去的又有多少,这还是每年都会有的事情,征战可不是年年都有的!
“你们都是怎么当官的,只顾着自己升官发财,收取夏税秋粮,不管百姓死活吗?
“孔子曰,过犹不及!老子曰,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教化百姓,圣人就是让你们这么教化的?说你们书读到狗肚子里了还不服?”
“啊?——”
说到最后,李蒙十分激动,因为自己又被平白无故骂了。
声音在整个大殿荡开,甚至都产生了回音。
一群激愤不已的大臣听完后,有人低头不语,有人羞愧脸红,还有人撇着嘴很是不服气。
但又是一番引经据典,还用两朝皇后说事,让这些人顿时无话可说,无法反驳。
大殿内一时间静悄悄的,没人敢再说话。
在李蒙讲完后,李世民就带着迷之微笑,重新坐回到御座上,不断地扫视着群臣。
他真没想到李蒙竟然有如此辩才,又一次被惊艳到,感觉这两天的辛苦没有白费。
想必经过这两次的交锋,应该不会再有人对李蒙提出的事情反驳,不然又会遭到嘲讽,还是那种没法反击的情况。
李世民内心感到十分畅爽,若是以后自己颁布的诏令或者国策有李蒙在的话,他就不用担心了。
至此,这几天的经历,让他对李蒙的评价和能力不再怀疑,应当重用。
即便是没有才学或者辩才,那也不妨碍他从后世带来的那些新奇的思想和技术。
想到此处,李世民清了清嗓子说道:“国师此番言论,尔等可有谁不赞同?”
此言一出,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却没有一人敢上前。
看到没人站出来,李世民再次说道:“既无人反对,户部尽快去查询国师说过的数据,写一份奏疏。”
“喏!”户部尚书那老头垂头丧气地上前应道,脸上隐约还带着些不服之色。
随后李世民起身走到桌案前讲道:“李蒙,天授奇才,地钟灵秀,文武兼资,当为朕之肱股,国之栋梁。
“授领国师号,等同三公,正一品职,军政之事皆可参问。尔等可有异议?”
正一品职,军政俱领,这句话让下面的大臣们又没事议论起来。
“陛下,不可啊!”
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率先站出来反对道:“夫子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今李蒙无尺寸之功而居三品,岂非令功臣齿冷?
“《礼记》云‘爵人于朝,与众共之’,陛下私授紫袍,置三省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