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的人们等不到第一声鸡鸣,就纷纷出门了,街上静悄悄的全是匆匆的脚步。
为什么这么早?
今日可是钟府双喜临门的日子。迎亲的一位是八面威风的镇远将军一位是钟阳城的知府,两位新郎官的排面定是都不小,若是等到迎亲队伍一上街,定是拦的水泄不通,就谁也别想去北街吃席了。
毕竟钟府只有两个女儿,而这两个女儿还都是同一天出嫁,这千载难逢的喜事,可得赶早不赶巧!
天还是青色,太阳还在赶来的路上,天边只是微微露出了鱼肚白,钟阳城里已经万人空巷了。钟府大门口静悄悄的,很多鞋底摩擦路面沙砾的声音,空气还有些寒凉,好在人多可以相互挡风。再想到今日还能大鱼大肉饱餐一顿,心中都十分激动,更不觉冷了。吃的还是樊宾楼的喜宴,据说有六十道冷菜,还有四款特制点心,今日就是等到冻死都值得。
今日钟府还会散囍钱,每逢钟家有好事都会发钱发物,这时惯例。故而钟府门前才站了这么多人死心塌地等着,不嫌冷,抱怨也不敢有一声。
一男子对他媳妇说:“老婆子,待会儿我要是被钱砸死了,你拿钱走就行了,别管我。”
他老婆骂他:“你放什么蠢屁!这么多人来抢,钱还会专门砸你,砸死你倒好了,可惜的是你没那命。”
太阳终于在厚厚的乌云后升起了,虽是阴天,但好歹也是照亮了,人们相互间能看清对方鼻子嘴巴,起码能认出自家亲戚,不会一会儿抢囍钱抢错自家人;
在钟府门口等了小半个时辰,钟府大门才打开,出来一位家仆,脸上笑盈盈的。
他后面的人搬出一张四角桌,他站上桌子,向所有人拱手作揖道:“各位父老乡亲,今日钟府大喜,感谢街坊四邻来捧场,感谢感谢”,男家仆抱拳作揖给钟府门口的群众鞠了好几个躬。
“一会儿新郎的队伍来了,还望大家伙给个面子,能鼓掌的鼓掌,怕拍疼手的就吆喝几声助兴,怕吆喝废嗓门的就道几句恭喜,钟府上下包括我们老爷小姐都谢谢诸位了。”说完又鞠一躬,弯腰下去还停了片刻不起,以表感激之情深厚;
“这是我们钟府给大家准备的一点小小心意,大家就站在原处,我们派人到您身边去撒钱,每个地方都会撒到,每个人都有,烦请乡亲父老别挤别推别抢别闹别喊,也别为了捡钱去咯吱身旁的人,咱们做到温良恭俭让,把咱钟阳城老乡的气度拿出来!好不好乡亲们?”
“好!”
“没问题!”
“放心吧小兄弟,你只管发钱罢~”
“行行行,快发钱快发钱。”
……人们喊声不绝,都要他快点发钱。
场面混乱是肯定的,只是钟府得把这一段话说在前头里,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到时候万一出事也好有个说辞。
王管家提前嘱咐过,说这蛊惑人心的上清童子还是能早散就早散,安排了几个维持秩序和救人的大夫在外候着,别出几死几伤的大乱就阿弥陀佛了。
果然那几十个“散财童子”一出去就被围攻了。
前面那个发言的男仆,回头看了一眼外面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叹口气搬桌子回去了。
在钟府里,两位新娘是前日里半夜三更就开始起床梳妆打扮了;
因为是结婚,很多规矩和准备,所以有阅历的嬷嬷和喜婆子都在近身伺候,除了一等丫鬟和贴身婢女,其他的一概在外面听吩咐。
珠钗、首饰、华冠摆满了屋子,心儿郡主几次哭湿了妆面;
嬷嬷劝道:“郡主小娘娘啊,您可不能再哭了,再哭眼睛就肿了,可就不能漂漂亮亮出嫁了。”
“嬷嬷我也不想哭,可是眼泪就是不停地流出来。”心儿边抹眼泪边说;
“长公主娘娘在天上看见您这样,也会难过的”,这位嬷嬷是府里的老人了,看着郡主长大的,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其他的丫鬟和嬷嬷也都开始抹泪。
“嬷嬷怎么回事,郡主哭非但不劝着些,还一齐哭起来了”,翠竹第一个擦干泪,让大家还是快忙正事。
院子里大红灯笼高挂,房间里红烛高照。
不同于心儿那边,钟留夷这边静悄悄的,新娘已经盖好盖头,坐在床上等着了。
紫儿拿着果食篮子,站在小姐旁边,问:“小姐你饿不饿,”
“不”;
“你吃点罢,一夜没吃东西了。”
“不吃”。
“这果子很好,是樊宾楼的,你看这里面有五香糕、镜面糕、栗子糕,这个盒子有三层,下面的奴婢都不认识了……”
钟留夷盖着盖头都听见她快将那个三层果子盒给鼓捣翻了,伸出手拦住紫儿怼过来的果子盒,道:“你吃罢,我不饿。”
“真的么,那小姐奴婢吃了啊,我倒不是饿,是肚子咕咕叫,我怕让姑爷听见了笑话。”
“嘿嘿小糕点,快到我的嘴里来”。
紫儿这一点和紫苏很像,琉儿侧头从盖头和头冠支棱起的空处看见紫儿拿着糕点,把嘴张的大大的,生怕一口塞不进去,露掉渣。
紫儿吃着糕点嘟囔:“小姐您饿您就和奴婢说,这果子盒里还有好多点心呢,奴婢一个人吃不完的。”
“你现在是吃不完,再过两个时辰,你能连这个木头盒子一起吃了。”
“呵呵呵,哎哟小姐你别逗奴婢……我都噎到了”。
钟留夷叹口气,又摸索着伸手给她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