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无奈地点了点他的额头:“怎么就这么不重视自己的名声?”
陆晨阳嘿嘿一笑,问道:“皇上派来的眼线你都搞定了吧?不会坏事吧?”
陆晨阳敢在岩泉县这么嚣张,最大的依仗不是兵马,而是燕行能搞定皇上派来的眼睛。
如果陆晨阳的所作所为被皇上知道,皇上早就坐不住了。
燕行言简意赅:“放心,他绝不会知道!”
燕行比陆晨阳更担心皇上知道岩泉县的情况,所以陆晨阳放了心。
把奏折写完之后,他立刻让人送到了驿站。一州刺史的与京城联系的方式比县令要快得多。
陆晨阳写完信,终于松了一口气。
正想着是不是可以放松了一下,士兵就来禀告,高铭求见。
高铭是陆晨阳招师爷招来的,他是这批招上来功名最高的,他是一个举人,今年四十多岁,他也不是本地人,而是游学而来,恰好被困在了府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陆晨阳接手了府城,看到陆晨阳发出的告示,便来应聘了。
他是举人按说也是能入朝为官了,最少也能做个主簿。但他对官场失望,所以多年来并没有再考的打算。
他是钦佩陆晨阳的为人和魄力,所以看到陆晨阳招师爷,便动了心思。
再说一句,他一来就帮陆晨阳将流民户籍、粮食分配都理顺了,并且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又帮陆晨阳买了一大批的粮食。
这年头能在外游学的家里就没穷的,他是江南士族,也是家族中的嫡支,在江南很有人脉。
一听说陆晨阳要买粮,他二话不说就答应给陆晨阳联络。
“先买个三、五万石吧。”高铭轻描淡写地说道。
连吃一个鸡蛋都觉得奢侈的陆晨阳表示:“……”
果然穷人只有他一个。
扯远了,高铭很快就进来了。
“大人,这是刺史府的账册已经整理好了,请大人过目。”高铭恭敬地说道。
“高先生不必多礼,请坐。”陆晨阳温声说道。
高铭拱手行礼这才坐下,他给陆晨阳解释:“这次买粮食和安置百姓产生了一部分的开销,属下已经标注好了,这是结余。”顿了顿,他说道:“这刺史府当真是富裕得很,大人可想好这比钱怎么花吗?”
陆晨阳想了想,说道:“再组建个商队,沈家和赵家的商户也会来府城开铺子,我让他们将多季稻的种子带过来,明年开始,岭南的所有县城至少要三成以上的耕地都种成多季稻。还有,我已经让岩泉县的工坊派人来教学,农具要一步步更新,明年至少要一半以上的百姓,都要用上新农具。”
高铭眼神里闪过了一抹亮光,陆晨阳这是用岩泉县的资源来支援全岭南的县城!
那多季稻是陆晨阳跟东夷人和谈之后弄来的,为什么不是全县种植,是因为种子不够。可是如果不分给其他的县城,岩泉县就可以更多百姓来种植多季稻,陆晨阳是岩泉县的百姓,他更该为岩泉县打算才是,但他却顾念着别的百姓,希望其他县城的百姓们都能活下去。
那农具,更是陆晨阳一次次让工匠试做出来的,其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也愿意拿出来造福全岭南的百姓。
因为,他有仁爱之心,不忍百姓受苦。
高铭心折不已,连忙站起身行礼道:“大人果然有大义,属下佩服,岭南的百姓有了大人,是他们之福!”
陆晨阳笑了笑,伸手扶起他,“我读了许多年书,就是希望有一日能用我所学,可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方不负多年苦读。生命不该有区分,我做的事,只要能多一些百姓能活下去,那我就觉得是值得的。”
岩泉县现在的百姓因为种植药材,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就算不全种植多季稻他们也能活下去。可是别的县城不一样,他们多一点粮食,是真的可以活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