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游艺阴恻恻地献计道:“大人,下官有一计。我们可以买通狱中的守卫,制造一场火灾混乱,趁乱将来俊臣救出。”
武三思沉思片刻,道:“此计可行,但需小心安排,不可露出破绽。”
于是,武三思等人花费重金买通了狱中的几名守卫。
一日深夜,狱中突然起火,火势迅猛。狱卒们惊慌失措,忙着灭火和疏散囚犯。
武三思派去的人手趁乱将来俊臣从狱中带出。
来俊臣逃出后,对武三思感激涕零:“多谢梁王救命之恩,日后定当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武三思等人将从狱中救出的来俊臣秘密藏于府中。
“如今来俊臣已在我们手中,得想个万全之策对付卫瑛。”武三思说道。
索元礼献计道:“大人,不如我们设计一个圈套,让卫瑛陷入两难之境。”
武三思忙问:“如何设计?”
索元礼道:“我们派人伪装成刺客,在宫中行刺陛下,然后故意让卫瑛发现。刺客故意留下一些指向卫瑛的线索,让陛下怀疑卫瑛有不轨之心。”
武三思点头道:“此计甚妙,但需做得天衣无缝。”
于是,他们精心安排了这场阴谋。
一日,宫中果然出现刺客,卫瑛恰好巡逻至此,与刺客一番搏斗。刺客见势不妙,丢下一件信物逃走。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大怒,而那信物却似乎与卫瑛有所关联。
武三思趁机进言:“陛下,此事颇为蹊跷,或许卫瑛与此事有关。”
卫瑛急忙辩解:“陛下,臣忠心耿耿,定是有人陷害。”
武则天半信半疑,命人严查。
此时,傅游艺又道:“陛下,臣听闻卫瑛近日与一些不明身份之人往来密切。”
卫瑛大呼冤枉:“这纯属污蔑,臣从未有过此等行为。”
狄仁杰得知卫瑛陷入如此困境,深知此事定是武三思等人的阴谋。他决定挺身而出,为卫瑛洗清冤屈。
狄仁杰先暗中调查那刺客留下的信物,发现其制作工艺颇为奇特,并非寻常之物。经过多番探访,他在京城的一家偏僻工坊中找到了线索。工坊老板在狄仁杰的威严下,吐露这信物乃是受武三思府上之人所托打造。
狄仁杰将此证据呈于武则天面前:“陛下,此信物乃武三思一伙暗中安排,卫瑛实乃被诬陷。”
武则天听后,神色凝重。
而此时,武三思等人仍不死心。索元礼又道:“陛下,即便这信物有假,那卫瑛与不明身份之人往来之事,也不可不查。”
狄仁杰道:“陛下,臣已查明,所谓卫瑛与不明身份之人往来,乃是武三思派人伪装,故意误导。”
武三思狡辩道:“狄仁杰,你莫要为卫瑛开脱,谁知道你这证据是真是假。”
狄仁杰正色道:“陛下,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所查之事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甘愿领罪。”
武则天沉思片刻,道:“狄仁杰,朕信你。若此次能证明卫瑛清白,定要严惩武三思等人。”
来俊臣深知若不反击,自己必将万劫不复。他决定先从狄仁杰身边的人入手。
他派手下暗中接触狄仁杰的一位门生,以其家人性命相要挟,逼迫其诬陷狄仁杰。
在一次朝堂辩论中,这位门生突然站出,声泪俱下地指责狄仁杰教导无方,且曾私下透露对朝廷的不满。
来俊臣趁机附和道:“陛下,连其门生都如此指控,可见狄仁杰居心叵测。”
狄仁杰震惊之余,怒斥门生:“你怎能被奸人利用,信口雌黄!”
来俊臣又指使亲信搜集狄仁杰以往处理案件中的一些细微瑕疵,将其夸大渲染,向武则天禀报,称此乃狄仁杰徇私枉法的证据。
武则天听后,面露疑色。
来俊臣紧接着呈上一份伪造的书信,声称是从狄仁杰府中搜出,信中内容暗示狄仁杰与外部势力勾结。
狄仁杰据理力争:“陛下,此皆为来俊臣的诬陷,书信纯属伪造。”
来俊臣道:“狄仁杰,事到如今,你还妄图狡辩。”
武则天陷入沉思,一时难以决断。
与此同时,武三思的手下在查找证据时,意外得到了一份所谓关于魏元忠丢失军粮一事的最新“证据”。这份“证据”被巧妙篡改,矛头直指狄仁杰和卫瑛,暗示他们与军粮丢失有关,甚至是幕后主谋。
武三思如获至宝,立刻将这份“证据”呈给武则天,说道:“陛下,这是关于魏元忠军粮丢失一案的关键证据,直指狄仁杰和卫瑛。他们不仅未能查明真相,反而可能参与其中,妄图掩盖罪行。”
武则天看到这份“证据”,脸色大变,对狄仁杰和卫瑛的信任产生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