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来到那处废弃关隘时,发现这里有一些新近活动的痕迹。
“看来此处定有蹊跷。”狄仁杰小心翼翼地探查着。
与此同时,慕容雪赶回边塞,与狄仁杰会合。
“大人,我在京城打听到,武三思的亲信近期与一些神秘人往来密切。”慕容雪说道。
狄仁杰沉思片刻:“莫非武三思与此事有关?”
他们将各自获得的线索和证据汇集起来,共同分析。
狄仁杰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和线路说:“这军粮失窃恐怕并非单纯的盗窃,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阴谋。”
魏元忠点头道:“大人所言极是,这些标记和线路绝非偶然。”
慕容雪道:“那武三思的亲信与神秘人的往来,是否意味着他在背后操纵?”
狄仁杰目光坚定:“目前虽无确凿证据,但种种迹象表明,武三思脱不了干系。”
他们继续深入探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狄仁杰忽然道:“我曾暗中调查那几个身份可疑的军粮运输人员,发现他们在案发前,都曾在京城出现过。”
慕容雪敏锐地察觉到:“难道是在京城接受了指令?”
魏元忠握紧拳头:“若真是如此,定要将幕后黑手揪出,还我清白,保边塞安宁!”
狄仁杰道:“此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打草惊蛇。我们先回营寨,再做打算。”
在回营的路上,狄仁杰心中已有了初步的计划。但他也清楚,面对的敌人极其狡猾,要揭开真相,还需更加谨慎和努力。
武三思深知狄仁杰聪慧过人,要想让他入套并非易事,必须精心谋划。
他首先仔细研究了狄仁杰所掌握的各种线索和证据。发现狄仁杰对那些奇怪标记极为关注,且似乎已经有所发现。于是,武三思命人在其他几处军粮可能经过的路线上,仿照之前的标记,制造出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的新标记。这些新标记故意指向一些与军粮失窃看似有关,实则是武三思事先安排好的虚假地点。
对于狄仁杰从魏元忠处获得的线索,武三思派人篡改了相关证人的口供。当狄仁杰再次询问这些证人时,他们给出的回答与之前魏元忠所述大相径庭,让狄仁杰心生疑惑,陷入对魏元忠提供线索真实性的怀疑之中。
武三思还利用了狄仁杰对负责军粮运输的可疑人员的调查。他派人秘密接触其中一人,让其向狄仁杰透露一个虚假的藏匿军粮地点。当狄仁杰带人前往时,却发现那里只有少量军粮,并且周围布满了陷阱。
此外,武三思买通了狄仁杰身边的一名护卫。在狄仁杰即将揭开某个关键线索时,这名护卫故意制造混乱,引开狄仁杰的注意力,导致关键证据被转移或销毁。
他又安排了一场看似偶然的相遇。让一名伪装成边关百姓的奸细,向狄仁杰哭诉军粮失窃给自己带来的苦难,并提供一个所谓的“秘密通道”线索。狄仁杰顺着这条线索追查,却不知不觉走进了武三思设下的包围圈。
武三思深知狄仁杰对地图的研究,便在一份重要的边塞地图上做了手脚。将一些关键的地形和道路标识错误,使得狄仁杰在依据地图追踪线索时迷失方向,延误调查时机。
同时,武三思利用狄仁杰对废弃关隘的关注,在关隘内设置了一系列误导性的线索,如伪造的文书和信物,让狄仁杰误以为这里是阴谋的核心,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危险隐藏在他身后。
武三思授意来俊臣和索元礼对付狄仁杰后,这两个酷吏便开始了他们的阴谋。
来俊臣派出手下的精锐爪牙,混入狄仁杰在边塞的调查队伍。这些人伪装成普通士兵,表面上协助狄仁杰,实则暗中破坏重要线索,偷走关键证据,让狄仁杰的调查屡屡陷入僵局。
索元礼则利用自己在官场的关系,对狄仁杰的亲信和助手进行威逼利诱。一些意志不坚的人在索元礼的胁迫下,背叛了狄仁杰,向索元礼提供了狄仁杰调查的内部消息和计划。
在狄仁杰即将取得关键突破时,来俊臣安排人手在狄仁杰的饮食中下毒。幸好狄仁杰警惕性高,及时发现端倪,才免遭毒手,但也因此身体受到一定损伤。
索元礼又设计圈套,伪造了一份狄仁杰签署的文件,文件内容似乎显示狄仁杰与军粮失窃案的主谋有勾结。这份伪造文件被巧妙地呈现在武则天面前,让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产生了更大的动摇。
当狄仁杰准备深入废弃关隘继续调查时,来俊臣事先在关隘中布置了机关陷阱。狄仁杰进入关隘后,触发机关,巨石滚落,利箭齐发。幸好狄仁杰身边的卫士拼死保护,才让他侥幸逃脱。
索元礼还买通了狄仁杰身边的一名重要线人,在狄仁杰做出决策时故意给出错误的建议,导致狄仁杰在一些行动上出现失误,延误了调查的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来俊臣向武则天进言,称狄仁杰在边塞的调查行动过于激进,引起了当地军民的不满,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而索元礼则利用自己掌管的刑部权力,对与狄仁杰有关的证人进行秘密抓捕和严刑拷打,逼迫他们做出对狄仁杰不利的证词。
面对来俊臣和索元礼的重重阴谋,狄仁杰虽然处境艰难,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智慧,始终没有放弃调查。他小心地排查身边的内奸,重新梳理线索,努力在困境中寻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