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儿好意思。”这么说着,沈母又朝守城递了递酸梅汤,“饭团我们是打算卖一文钱一个,这酸梅汤消暑的,您配着喝,大清晨守城,辛苦了,我家那口子原也在军营中。”
余下的饭团和酸梅汤,沈母也没收回,挨个给了守城的官兵。
他们也没白拿,方才就眼巴巴望着那人吃,如今自个手里也有了,哪个舍不得两文钱,更何况这么些人盯着呢,纷纷把钱交给沈母。
只当做是自己买的。
“快进去吧,再晚,占不到好位置了。”沈母笑呵呵谢过他们。
进了城门,沈母把钱交给沈芋。
“娘?”
“这吃食是你自个做的,也是你亲自来卖的,赚来的钱自然是你的,收好了。”
“嗯。”沈芋应声,“但是娘,我们不需要分那么清。”
“怎么不需要?我和你爹又不是躺床上动弹不了。”沈母撇撇嘴,“咋,我和你爹还能养活不了你们几个?”
沈芋无奈。
“两位……等等。”
身后传来一道唤声,沈芋和沈母回头就见一人朝着她们奔来,“二位,那饭……饭、团还有茶饮,卖吗?”
这人喘着粗气说出的话,令沈芋和沈母惊讶。
“卖的。”没有想到,今儿城门口那一遭还是好事,果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饭团一文钱一个,是吗?”
“嗯,饭团一文钱一个,柳叶茶一文钱一筒,酸梅汤两文钱一筒。”
“柳叶茶?”这人顿了顿,“四个饭团再来两筒酸梅汤……那柳叶茶也来一筒。”这人递过去九文钱,“你们是打算去哪条街做生意。”
“常隆街。”
怕这人拿着不方便,沈芋将三个竹筒绑在一块儿,四个饭团也是放在一张荷叶里,“郎君拿好,改日您也可以凭竹筒免费换柳叶茶,两个竹筒可以换一碗。”
这是昨儿夜里沈芋想出来的招式,竹筒虽是自家做的不费钱,但还有人工费呐。
若非家里实在缺钱买不起碗,她定不会这般买茶饮送竹筒。
“?两个竹筒换一碗柳叶茶?”这人困惑。
“嗯,两个竹筒换一碗,四个竹筒换两碗,五个竹筒换三碗。”
“倒是有趣。”
这人笑着走了,他前脚刚走,后脚又有人喊沈芋母女,等二人坐着驴车到常隆街,饭团卖出去九个,柳叶茶卖出去十三筒,酸梅汤卖出去六筒。
“嘿,生意这么好做?”
沈母感叹,“村里的杨桂花你晓得不?”“怎么了?”
“两三年前,她也来县城做过生意,不过约莫是赔了本钱,村里到处嚷嚷县城不好过活,每每听说有人想做生意,她就去人家家劝,昨儿你说要做生意,我脑子里最先想的赔本了怎么办,嗐,这做生意也没她说的那么难嘛。”
不过她也晓得,生意如此顺利,和她姑娘手艺有关。
便是她,外出碰到这样美味的吃食,手上若还有个闲钱,都肯定会买几个尝尝。
“桂花婶也是好心。”
“呵,她?她好心?分明和你二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生怕别人成功,一点都不地道。”沈母翻了个白眼,“你呀,还是小。”
猜出沈母和杨桂花不对付,沈芋没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