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诡案密档》,我是调查员陈默,本章内容根据辽宁铁岭市网友“林深”投稿的真实经历整理。以下文字经过艺术加工,但核心事件与细节均源自当事人叙述。为保护隐私,部分地名与人名已做模糊处理。
---
引子:一封匿名邮件
2023年3月,我的邮箱收到一封标题为《救救我们,它回来了》的匿名信,发件人自称是铁岭某废弃化工厂的前员工。信中写道:“从1998年开始,每隔7年,工厂就会发生一起‘自杀案’,死者都是年轻女性,死前会反复念叨一串数字——。今年是第4个周期,但这次……死的不止一个人。”附件是一段模糊的监控视频:午夜时分的厂区走廊,一个白衣女人四肢反折着爬行,身后拖着一串血迹,最终消失在镜头边缘的黑暗中。
一、初探“红光化工厂”
根据线索,我锁定了铁岭市郊的“红光化工厂”。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工厂曾是当地经济支柱,1998年因污染问题关闭,但民间传言其真实关闭原因与一桩“集体癔症事件”有关——多名女工声称在车间看到“穿雨衣的长发女人”,随后相继精神崩溃。
我以历史调研的名义进入厂区。锈蚀的铁门上贴着褪色的封条,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化学残留味。保安老赵是唯一留守人员,他警告我:“天黑前必须离开,夜里……有东西会出来‘查岗’。”当我追问细节时,他脸色骤变,颤抖着指向厂房二楼的破碎玻璃窗:“你看,那些裂痕像不像人脸?”
二、诡异的死亡循环
在档案室,我找到一份被刻意销毁的《事故记录》:
- 1998年7月:质检员王丽(23岁)坠入反应池,尸体捞出时全身皮肤呈紫黑色,法医发现其胃部塞满未消化的纸钱;
- 2005年4月:会计张雯(30岁)吊死在仓库横梁上,脚下散落着用血写的圆周率数字();
- 2012年11月:临时工李娟(19岁)失踪三天后,被发现蜷缩在废弃冷库,冻僵的手指抠入墙面,刻满“别开门”字样;
- 2019年9月:五名大学生探险时集体失踪,仅找到一部手机,最后录像是其中一人尖叫:“她来了!穿雨衣的那个——”
所有死者均无自杀动机,且现场存在矛盾痕迹。例如,李娟的“自杀”现场温度低至-30c,但她的羽绒服拉链却呈敞开状态,仿佛主动迎接死亡。更诡异的是,每起案件发生后,厂区地下会传出类似齿轮转动的闷响,持续整整7天。
三、雨衣女人的真相
通过走访周边村落,我找到一名退休老技工。他透露,工厂关闭前曾秘密进行过“人体药物实验”,代号“π计划”——受试者被注射一种致幻剂后,会看到“无限循环的几何图形”,而实验记录中多次提到受试者的呓语:“……她站在雨里。”
深夜,我冒险潜入地下管道,发现一处隐藏实验室。墙上贴满发黄的照片,全是不同年代的年轻女性,她们的面部被红笔划掉,标注着“π-1”至“π-5”的编号。一台老式录音机里存着一段1976年的实验录音:
> (尖锐的哭喊声)
> 研究员a:“实验体出现排斥反应!快注射镇静剂!”
> 实验体(女性):“放过我……我不想变成‘π’……”
> (玻璃碎裂声,持续30秒的电流杂音后,响起哼唱童谣的声音)
> (录音结束)
四、闭环陷阱
当夜,我在实验室过道遭遇“雨衣女人”。她身形虚浮,雨衣下露出腐烂的肢体,每一步都带起黏稠的水声。我狂奔至出口,却发现铁门被锁死,门缝渗入的月光下浮现一行血字:“你是第6个。”
突然,整座工厂响起震耳欲聋的齿轮转动声。地板上渗出黑色液体,逐渐凝聚成五具女尸的轮廓,她们机械地重复着生前最后一句话:
“冷……好冷……”
“数字……停不下来……”
“别让她找到你……”
“……”
最后一具女尸缓缓抬头——那竟是我自己的脸。
五、终极反转
昏迷前,我瞥见老赵站在走廊尽头,举着手电冷笑:“你以为自己是在‘调查’?不,你才是第7个周期的祭品。”原来,他正是当年“π计划”的主刀医生,通过伪造自杀现场掩盖实验副作用,而每隔7年重启的死亡循环,实则为掩盖工厂地下仍在运行的非法实验。
醒来时,我躺在医院,手机收到一条新邮件:“感谢参与实验,你的恐惧数据已收录。期待下一个7年。”附件是一段视频:我在地下室挣扎时,身后始终站着一个穿雨衣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