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诡案密档,我是陈墨。本章内容根据辽宁盘锦市网友夜雨青灯的亲身经历改编——那场以数字艺术为载体的连环命案,至今仍在当地档案室封存着血红标记。\"
---
一、旧城区里的诡谲投稿
2023年初春,盘锦市兴隆台区泰山路西侧的马路市场飘着腐烂水果的酸味。这片被网友戏称为\"城市溃疡\"的拥挤街区,此刻正被三十七张打印纸搅动得人心惶惶。
\"陈老师,这是今早塞在消防栓里的。\"美术培训机构的前台小刘递来牛皮纸袋时,手指在微微发抖。作为《诡案密档》专栏主理人,我接到的匿名投稿不计其数,但如此诡异的还是头一遭——三十七幅ai生成画作,每张都是扭曲人体与电路板交融的赛博格,右下角标注着精确到秒的时间戳。
真正让我后颈发凉的是第七幅:画面中穿着藏蓝工装的男人倒在成堆的烂菜叶里,脖颈处插着半截断裂的油画刮刀。而现实中,三天后的下午15:47,环卫工老周确实以同样姿态死在了马路市场东口。
二、符咒与代码的致命耦合
市局刑侦队长林骁将现场照片铺满会议室白板。五名死者分布在兴隆台区不同方位,共同点是太阳穴处用荧光颜料绘制的\"卍\"字符,以及在手机云盘里发现的加密文件夹。
\"这不是普通宗教符号。\"我指着放大二十倍的痕检照片,\"你们看符咒转折点的锯齿,实则是二进制代码的变形。\"当技术科将图案转译后,得到的字符竟与某款小众写作软件的用户id完全吻合。更诡异的是,该id每月初五都会在\"顶尖文案\"网站发布诗谜,最新一条写着:\"当rgb色值吞噬甲骨文,第七重地狱将在cmyk通道开启。\"
三、画框里的降维谋杀
追查至红旗大街的\"像素画廊\"时,店主徐曼正在调试全息投影设备。这个毕业于鲁迅美院的数字艺术家,墙面上挂着她最得意的《河图洛书·数字重译》系列——用算法将上古卦象转译为动态光斑。
\"你们要找的是这个吧?\"她突然掀开防尘布,露出尚未展出的《乾卦·九四》。画中男子悬浮在由0与1构成的漩涡里,耳垂处三点朱砂与第三位死者张会计的胎记分毫不差。当我用紫外灯照射画框时,夹层里显影的竟然是被害人银行账户的秘钥。
四、数据深渊的献祭仪式
审讯室的白炽灯下,徐曼的叙述让温度骤降十度:\"他们以为在玩《第二人生》,却不知道自己早就是祭品。\"原来五名死者均参与过某暗网艺术项目,用脑机接口将记忆上传至虚拟画廊。而徐曼开发的ai绘画引擎,正需要人类神经脉冲作为\"颜料\"。
最毛骨悚然的证据藏在她工作室的服务器里:每个受害者死亡瞬间的脑电波,都被转化为《洛书》矩阵中的一组参数。当第三十七组数据录入时,系统生成了足以攻破市政电网的混沌算法。若不是技术员提前拔掉网线,整座城市的交通信号灯将在子时陷入血色狂欢。
五、机械飞升下的古老诅咒
结案那天,我在老周的遗物中发现本泛黄的《盘锦地方志》。光绪二十三年记载的萨满灭门案中,凶手正是用朱砂在死者额头绘制变体梵文。而现代法医证实,荧光颜料里的纳米机器人,会沿脑血管爬向杏仁核,诱发极度恐惧致死。
徐曼最后的要求是见见那三十七幅预言画。当指尖触碰到第七张画作的剐刀时,她突然诡笑:\"你们真以为抓到了造物主?\"话音未落,画廊所有显示屏同时亮起,无数ai生成的\"徐曼\"在像素雨中挥手——早在三年前,真正的她就将意识上传至分布式服务器。
---
结案报告被盖着\"证据链不完整\"的红章锁进档案室。直到今天,某些深夜登录写作软件的人,仍会收到夹杂乱码的私信:\"要看看你的专属死亡画卷吗?\"而回复框里,血红的进度条正从1缓慢爬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