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先是一怔,旋即脸上浮现出明显的怀疑之色。
杨仪?是一雪堂的掌柜?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莫非是探听到了假消息?
诸葛亮紧盯着亲信,目光如炬:
“你所言当真?切莫轻信传言。”
他的声音严肃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
毕竟,在诸葛亮的记忆中,杨仪此前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时常沉溺于烟花巷柳。
在自己面前,丝毫没有展现出有远大抱负的迹象。
因此,即便杨仪和他的关系较为亲近,诸葛亮也从未有过让他接任自己的想法。
在他眼中。
杨仪时不时出入那些纸醉金迷之地,整个人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玩世不恭。
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能耐,暗中掌控着一雪堂这般举足轻重的产业?
诸葛亮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梳理,自己曾经和杨仪的交集。
这杨仪在处理政务时,的确展现出了一定才能。
诸葛亮扪心自问,杨仪在这方面,的确是个人才。
思维敏捷、条理清晰。
可这与经营如此庞大且关键的产业所需的能力相比,似乎还差得很远。
诸葛亮轻微摇头,嘴里喃喃自语:“这其中必定有误,杨仪怎会有这般手段?”
眼看诸葛亮如此反应,那亲信赶忙说道:“丞相,此事千真万确。”
“我多方打听,诸多渠道都证实了这一消息,一雪堂背后那个神秘掌柜,确确实实就是杨仪!”
这下,诸葛亮停下脚步,沉思良久。
若这消息属实,那就证明杨仪深藏不露,善于在他人面前伪装自己。
之前在自己面前,所展现的一切,或许都是伪装!
诸葛亮再次回想起来,杨仪在自己面前的种种表现,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言行,此刻在诸葛亮眼中,似乎都有了别样含义。
思虑良久,诸葛亮最终长叹一声:“若真如此,杨仪此人……当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看来,我之前确实小看他了。”
诸葛亮的眼神中,既有对杨仪隐藏之深的惊叹,也有对眼下局势变幻的思虑。
杨仪的这一身份曝光,想必会在朝堂上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看来,自己也必须重新审视他!
只不过——
诸葛亮内心生疑,杨仪是如何掌握这细盐贸易的。
要知道,细盐最重要的,便是提炼的技术,诸葛亮曾经也有心钻研,可最终却失败。
诸葛亮缓步行走,眉头紧蹙,好奇问道:“这细盐提炼之术,绝非轻易可得,汝可知杨仪是如何获取的?”
那亲信面露难色,摇头回道:“丞相,此事极为隐秘,属下尚未探得详情。”
诸葛亮陷入沉思,依他对细盐提炼的认知,此术之难,犹如攀登蜀道。
单说原料提纯,寻常粗盐之中杂质繁多,欲除净这些杂质,需极为精细的操作,与精准的火候把控。
稍有差池,便可能致使盐分流失,又或是提纯不彻底。
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难以得到精纯的细盐。
再论结晶之法,想要达到一雪堂所售卖的那种优质细盐的标准,怕是需要无数次的尝试与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