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禥从小就知道,自己跟旁人不同。
书本上的那些知识,他不说读一遍就会,多读两遍却能倒背如流。
先生上课讲的那些,有很多都是他自己私下里就已经学会了的。
但额娘非常严肃的告诫他,必须装作很认真的听,也不可以表现自己已经会了。
等到他渐渐大了些,看了很多史书后,多少有些明白额娘的意思。
可他不愿意把皇阿玛代入其中,他清楚的感知到,皇阿玛对他的喜欢没有作假。
随着弟弟们多了起来,皇阿玛虽然还是喜欢他,却不如之前那般上心了。
有很多时候,更愿意亲近那几个小的。
胤禥心里有些酸涩,没想到却被额娘给看了出来。
额娘没有哄骗他,说皇阿玛最爱的还是他,却给自己举了很多历史中真正发生的例子。
聪明如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皇阿玛先是皇上,然后才是他们的阿玛。
是的,是他们的,不是他自己的。
皇上更多考虑的是治理国家,平衡朝堂。
儿子多了,谁都有继承皇位的机会。
身为帝王,怎么会凭借自己的喜恶,就单一的只关注一个儿子?
皇上不可能做出让朝臣们误解的事,真要是大家都站队了,那他的皇位也该不稳了。
所以在胤禥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皇家的残酷。
有时不是他争不争的问题,是别人会把他们都架起来争。
不争就有可能凄惨,那还不如全力一争。
慢慢的胤禥就发现,额娘已经开始淡出争宠的行列。
这么明显的为他在铺路,胤禥心里的感激也是与日俱增。
额娘可是有两个儿子的,竟这么早就选择了他吗?
本来还以为,额娘也会跟皇阿玛一样,会更喜欢小一些的弟弟呢?
可随着弟弟们也开始进入尚书房学习,胤禥更是发现了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弟弟胤福从小就跟他很亲,可他连弟弟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武艺都不知道。
文学方面也不是一窍不通,可胤福就是没耐心坐下来仔细钻研。
上武课就不同了,跟个脱了缰的野马似的,精力旺盛的很。
胤禥直到观察了很久后,才终于鼓起了勇气跟弟弟确认。
当知道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大清最厉害的巴图鲁,还要带领大军打下更多的土地时,胤禥真的有些想哭 了。
平时他们兄弟俩接触最多,胤福的聪慧他又怎么会没发现?
如果胤福想,未必没有一争之力。
仔细一分析就明白了,肯定是在胤福还小的时候,额娘就已经给他灌输了这样的想法。
当天,胤禥就冲动的跑回了永寿宫,然后抱着额娘默默的流泪。
娘俩谁都没有说话,却又好像都明白彼此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