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心里特别想知道虞美人身上的秘密,特别是关于落花洞女的我最好奇的是这落花洞女,究竟有没有何所谓的洞神啪啪啪过
至于央视10频道说的什么洞中水有让人产生幻觉作用的微量元素的说法,我只能说老张就服你
看着虞美人没有要说她是如何成为洞女,再如何奇迹般的逃出生天,再成为眼前的高手的意思我即使有窥探隐私的想法,也不便多问
到是我看见她面前桌子上,放着的那条红色的线虫更吸引大家的目光
这条红色的线虫,蜷缩着连一厘米都不到,伸长的身子也不过3厘米的样子,也就有2毫米的粗细,颜色鲜红鲜红的背后还有一条纵贯全身的金色条纹
按刚才虞美人说的,蛊都是用青蛙、蜈蚣、蝎子这类的东西炼的,怎么还会有这种小虫子存在
不懂就要问,没等我说话,包扎好肚子的柱子看着刚刚从他体内拿出的小虫子问虞美人“大师这小虫子是啥玩意!你原来也没说这小虫子也能成蛊啊”。
虞美人笑道“要不说天地间无奇不有这种小虫子叫金线虫,本身是不可能成为蛊的,但是它偏巧寄生在成蛊的动物身上了最后蛊虫也死于这金线虫钻入内脏,开始蛊女也不知道这蛊虫为何死亡,偶尔一个蛊女在死亡的蛊虫身体上发现了正在往外钻的金线虫,蛊虫无故死亡的原因终于找到,同时这蛊女也得到了这种比普通蛊虫还令人难以防范的金线虫蛊如果我没有那只金头蜈蚣,即使知道这是金线虫蛊在作怪也没有任何办法,以为即使是外科医生开刀都无法找到这金线虫而金线虫慢慢啃食着柱子兄弟的身体,等到咬穿柱子兄弟的心脏是时候,柱子兄弟也就没救了”。
说着虞美人又拿出一只瓷瓶,把金线虫蛊也装在里面盖上了盖子
总算是有惊无险,特别是柱子和甜甜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只有兰花花依旧紧锁着眉头我悄悄的给她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大家都很高兴,千万别冷了场
没想到和兰花花对视的时候,兰花花的眼神往屋外一瞟,平常上床时候她都是这么勾引我的,但是今天这个节骨眼肯定不会是上床了
我会意的走了出去,在外面没等我说话,兰花花抢先说道“凯!你没感觉到今天这事不对吗?”。
其实今天我虽然也是经历了生死考验,可是总是也觉得有些不对,究竟在哪不对,我也说不吹了没想到兰花花也有这种感受
我忙问“花花!你感觉到什么地方不对了吗?”。
兰花花捏着尖尖的下巴思索了良久才说“其实整件事看上去没什么漏洞,最大的疑点在于这群人对我们的行踪了如指掌我们可是刚到的丽江还有就是那伙人说的如果你不露面,他们就往甜甜身上种痋虫,而我们到现在只是在柱子身上找到了金线虫如果对方不放痋虫,那么他说这些干什么,还有就是你刚才的一战,看似凶险,但是依照你的能力肯定能应付,为什么他们对我们这么了解,却还是让几个人来送死,弄一些道行较低的鬼充充门面等我的阴煞刚一出场就做鸟兽散了这些细想想都不正常”。
兰花花刚一说完,我身上的冷汗就冒出来了,如果兰花花的推理没有错误,那么我们现在就是一个死局,这伙人前面这些铺垫只是为了一个结果,就是痋虫也许是打电话的人不小心漏了嘴,否者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秘密,我们身边被按了一个足以摧毁整个城市甚至整个省份的定时炸弹不过用这么歹毒的办法就为了干掉我们几个,确实有点大材小用了现在应该做的是,马上检查甜甜是不是中了痋虫而唯一的希望就是虞美人,要是她也不懂这痋虫是咋回事因为痋虫会在3~5天内发作如果甜甜真的感染了痋虫,我们甚至要面临应该残酷的决定就是放弃甜甜还有如果让我知道谁是埋伏在我身边的那个卧底,我肯定亲自活剐了他
但是现在不是找卧底的时候,我回到屋里把虞美人叫了出去,有兰花花和她交流就行,我在屋里是为了稳住柱子和甜甜,要是一大群人都出去了,就把他们放在里面,难免他们起疑心
等虞美人回到屋里,我再次溜了出去,我看见一直等在外面的兰花花的脸色,比原来好了不少看来事情还不是那么遭
“花花!于大师怎么说?”。
“甜甜确实被人做了手脚,被人在身体上种下了蛊引,但是这蛊引有问题说白了就是这蛊引是死的,或者是这蛊引到了甜甜的身上才死的,这些情况暂时还不清楚,反正现在甜甜是没有危险,这蛊引在她身上也没什么危害进而我们也是安全的我和于大师商量了一下,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将计就计,找到幕后那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卧底他存在一天,我们就危险一天”。
“既然没事了!那咱们就会屋里和大家一起商量吧”我拉起兰花花回到了屋里
说起在木府被抓的经历,甜甜说道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他在木府看到一个穿着黄色道袍手里拿着罗盘背后背着桃木剑的人,看上去有点像林正英另外还有一个瘦到皮包骨头的老妪,这里面的人好像都对这两个人言听计从
和林正英打扮的人,难道连茅山的人也卷进了这场争斗,看来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团伙确实是事实
说起林正英英叔,就不得不提到——“茅山术”,茅山术在一般人的心中,立即泛起一种神秘、尊重却又敬而远之的强烈感觉,这些也许都是在电影情节中所塑造出来的深刻印象,“茅山道士”似乎个个都有高深的驱鬼、下符、扭转乾坤的高深法术,故对他们是既爱又怕。
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江南句容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随着中国数千年的发展道教也演变成不同的体系‘宿土、麻衣、众阁、全真、茅山’。
其实若我们回溯到三千多年前,茅山派创立教派之初,教中严谨的教规、严格的教导,尤其是对每一位门徒人格的心术是否光明磊落为要求,并不只是“有强烈企图心”,入教的人就能通过审核的门槛。经过三千多年来时间的削刻与洗礼,茅山派依然历久不衰
尤其是“茅山法术中”,要成为“茅山法术”一派宗师,所花费的功夫虽不及金字塔的兴建及完工般工程的浩大,但亦“不是坊间江湖术士”所称“十载寒窗、刻苦修炼”,就能“无师自通”的,除了正式的拜在茅山派门下成为弟子之外,教中对於门徒人格,人品光明与正直一面的开启、训练与树立,更是不遗余力,如此才能使心中慈悲与人品面能更为开阔,而同时所习的“茅山法术”才能登堂入室;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功力高深的法师,才能真正服务社会人群的“茅山道士”。绝不是“利用招生”“广收学生”学了一年半载就想出师,门都没有,根本沾不到边,只学到所谓“鬼画符”,但是谈到效果,就一窍不通了,只会落成一个“江湖术士”。要成为一个“真正茅山道士”必定在拜师之下,经过“漫长的磨练”以及“人品的教导”才能真正“功力高深”成为“正派的茅山道士”。
而现在这个茅山道士却混在这群危险人之中,说不定在这个团伙里面,还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这要是让历代的先祖们知道出了这么个不孝之徒,估计棺材板早就按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