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步之遥、却是两个世界。
一个衣食无忧,一个食不果腹。
徐凤鸣站在距离门槛一步的位置,望向外面的人,望向那一双双平静淡漠的眼睛。
这一刻,他仿佛透过这一双双冷漠疏离的眼睛,透过这大雪纷飞的场景,看见了万里硝烟,看见了那硝烟四起的战场。
这一刻 ,他再次想起自己曾经问过赵宁的话:“你有想过读书是为了什么吗?”
其实这话,他幼年时也问过父亲母亲,更是问过祖父。
“读书是为了入仕。”这是祖父说的回答。
年幼的徐凤鸣第一次听见“入仕”这两个字时,不懂什么意思,便问祖父:“什么是入仕?”
“入仕就是入朝做官。”那时候已经鬓发斑白的祖父说道:“然后封侯拜相。”
徐凤鸣那时对权利懵懂无知,不知道为什么祖父总是对封侯拜相这般执着:“为什么要封侯拜相呢?”
“人这一生,所求的不过是位极人臣、封侯拜相。”祖父说:“到那时你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徐凤鸣:“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后呢?”
“之后?”祖父笑着说:“之后啊,之后你就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啦。”
“可光耀门楣又有什么用呢?”那时仅有六岁的徐凤鸣说道:“他们也看不见了。”
祖父猛然间听见徐凤鸣这个问题,神情一滞。
徐凤鸣记得那天祖父再也没说一句话,独自在屋里坐了足足一天。
后来父亲也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过这种话。
可徐凤鸣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再后来,他也去问过母亲。
当时母亲只告诉他:“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有些事不必执着,到了该知道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映月的出现让徐凤鸣又一次想起这个尘封已久的问题。
读书是为了什么?
是封侯拜相,是光耀门楣?
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实祖父的话没错。
从古至今,多少人平民百姓,亦或者王侯将相出入仕途,在战场上浴血拼杀,最后为的不过是封侯拜相、位极人臣?
可,只是这样吗?
那天他去找赵宁,想从赵宁口中知道答案。
却终究一无所获。
祖父让他努力读书,将来入朝为官,光宗耀祖。
先生让他学以致用,行以践学,将所用所学发挥到极致。
将来不管他去哪一国,国君都希望他倾毕生所学,为他出谋划策、治国安邦。
可……
然后呢?
徐凤鸣站在原地,看着这府外命如草芥、如蝼蚁一般的人,犹如雕塑一般矗立许久,才转身往府里走。
徐文赶紧关上府门,跟了上去。
外面的人无动于衷地看着这扇华丽的大门缓缓关上,习以为常地转过头去,眼神如木偶一般木讷。
像一个个被押赴刑场,等待着死亡来临的死囚。
“少爷,这么多人……怎么办?”徐文疾步跟在徐凤鸣身后:“要把他们赶走吗?”
“让老人孩子先进来。”徐凤鸣道:“吩咐吴妈……吩咐后厨,熬粥。”
徐文:“可……人太多了,咱们府里的余粮不多,恐怕……”
徐凤鸣:“按我说的做,别的先不管。”
徐文:“是。”
徐凤鸣:“事太多,你一个人忙不过来,一会有空去找几个人先帮着忙看顾着点。”
徐凤鸣思忖片刻,道:“你先去通知映月娘,然后过来,我还有事吩咐。”
“是!”徐文立即往后院走去。
徐凤鸣去书房写了一封信,徐文跑过来时,徐凤鸣将信递给他,让他找人日夜兼程送回去。
他想了想,又将信收了回来:“还是我亲自去一趟,你去安置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