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阿牛一家住在镇上,但他们对小绿十分上心。水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彻底清洁一次,饮食方面也精心准备。要不然这只乌龟也不会在家里生活三十年之久。
虽说日常给小绿吃的大多是鱼肉和鸡蛋,但碰到甜食时它还是忍不住嘴馋。它游到玉米旁,一口咬住便潜入水中。
……
城西这块地方是几年前绿柳县新开辟出来的工业区,一个小县城搞这样的规划其实有点随波逐流的意思。这里能有什么样的工厂?除了几家做手工艺品的小工厂、一个驾驶培训学校之外,就是水泥厂和砖瓦场了。
整个区域看上去有些凄凉,尤其远远就能看见那边烟囱冒出浓浓烟雾,空气混杂刺鼻。
李青龙叹了口气说:“电视里老提环保的事儿,啥时候轮到咱们这儿啊?不过说实在的,这些工厂可是很多人谋生的主要来源,真关掉的话老百姓怎么过活呢?”
心情有些纠结的他开着三轮车来到了这处工业区旁边的一个大院内。这个院子原本计划建厂房但后来工程搁置了。现在被承包用作销售建筑材料,这次过来就是买点东西。
院子里人来人往喧闹异常,几辆经过改装的大卡车正在装载货物。不远处一位拿着记录册的中年大姐忙碌地指导着装卸工作,并时不时在册子上记下一些数据。
李青龙把车子停在一个角落里,看着四处飞扬的尘土以及工人们满身灰尘却依然干劲十足的样子。
这样充满活力的场面让他也振奋了不少,穿过大半个院子朝货仓另一边的办公室走去,打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建材可供购买。
而这份忙碌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位主人的热情与付出——她就是这里的租赁商之一李梅梅。
今年正好三十岁的李梅梅完全不像是步入中年的女性。
哪怕是一年之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这里打交道的是那些糙汉子,她的性格依旧开朗热情,面容也保养得如少女般细腻光洁。
看到她的人很难不联想到她的名字——梅梅。如同寒冬里绽放的腊梅,她始终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最重要的是,心中一直燃烧着为儿女奋斗的热情。
两年以前,李梅梅曾经过着人人羡慕的日子。她最大的责任就是照顾好两个小孩儿并且等候丈夫结束辛苦的工作后归来。
一场意外车祸彻底颠覆了她的世界,丈夫去世了,家族企业也被亲属分走大部分财产,留给她的只剩下数十万元债务和一对年幼子女。
没有人知道她是怎样重新站起来的,在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闭门悲伤之后,她选择了接手这个地方继续走下去。
作为仓库兼配送中心经营至今,不仅债务得以偿还,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听话了。
“乖乖跟着外婆,不要乱跑哦。” 李梅梅转身对着跟在身后的女儿叮嘱道。
对讲机里又传来了负责装卸货主管催促的声音:“梅姐,这里快没地方停车了,请您马上来处理下。”
“好嘞别急。”李梅梅边答应回应边迅速前往现场解决问题。
这时一辆货车缓慢驶进院子,速度并未减慢多少。突然间只见大门一侧房屋中蹦出一个小女孩,跌跌撞撞向对面跑去,口中咿呀不清地喊叫着。
大伙正忙于手中事务,司机也存在视线死角没能及时察觉孩子的到来。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发现情况危急。“哎呦不好了要撞着人!”一位正在装货工人急忙呼喊提醒四周同伴。
周围人群纷纷注意到了这一幕并试图通过手势告知驾驶员停止前进,可对方误解了意图反而以为是让自己加入等待队伍行列。
司机不满抱怨起来:“前面排着队等多久啦,好不容易轮到了竟然还要再让?谁不服气来找我理论好了。”
此时屋内的李梅梅还在教新手妹操作电脑系统以实现更高效管理调度事宜,听见外面混乱嘈杂之声不由抬眼看去。
结果一幕令她吓得脸色惨白——自家的女儿正冲向正在前进中的车轮方向,张开双臂似是寻求怀抱安慰的模样。
尽管外界吵闹不堪使得李梅梅几乎听不见孩子具体说些什么内容但她心里清楚宝贝一定是在呼唤“妈妈快来” 。
霎那间泪水盈眶难以自制,面色由雪白变为绛红
眼看着小女孩就要受伤,突然从侧面冲出一个小伙子,动作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一把抱起孩子就地一滚,滚到了一边。似乎在他抱起孩子前,他还用手顶了一下车头。但是除了李梅梅看得清楚,再加上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所以其他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只有货车司机还在开车,车猛然一顿,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他猛踩了一脚油门,咒骂道:“该死的修理厂,又偷工减料了。”
原来,他的车前不久才刚刚修过。
看到旁边地上滚着的人,离得太近了,司机吓得冒出一身冷汗,紧急刹车后,气呼呼地下车抓起那个人,挥着拳头想要教训一番。
“你是不是找打?”司机怒气冲冲地吼道,跑货运最怕遇到这种麻烦,出了事自己也不好受。
但他骂到一半却愣住了,发现这年轻人怀里的小女孩脸色惨白,被吓坏了,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他们,一副迷茫的样子。
周围的人都放下手中的活儿,围了过来,李梅梅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
她迅速抱过女儿,紧紧拥在怀里,像是抓住了久违的宝物。母女俩互相依靠,浑身都在颤抖。
李青龙从地上爬起来,用力推开货车司机,对他吼道:“车子开进院子也不知道减速,那么多人都在大喊,你听不见吗?差点害死孩子知道不知道?!”
“就是,我们喊你那么大声,你就不停!差一点就出大事了!”
“哎,小伙子挺能干啊,动作这么利索!你在哪个车队工作?要不要考虑来我们这里?按吨计算工资,多劳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