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其中原因几乎一致归因于减税。
减税后,他们缴纳完税款后还能剩很多粮食,怎么可能不高兴?在两个儿子的护送下,贾诩挤入人群,终于看到了城墙上贴着的告示。
“荆州学堂……各县均设有学堂,任何想学习的百姓都可以前来报名!”
“各郡也设有高级学堂,经考核选拔出优秀者可进入郡城学堂学习。”
“各郡选出的成绩优异者还可以继续进入荆州学堂深造。”
“荆州学堂的学生经过考核后,有机会到荆州担任官职。”
贾玑轻声念出了这些内容,想了想后摇摇头说:“如果有想读书的孩子,可以去报名……但如果都去了,谁来耕种土地呢?”
在这个年代,种地可是需要全家齐心协力的事,甚至有些孩子从懂事起便帮家里劳动了。
此时,一个中年男子在贾玑旁边回应道,这人便是贾诩。
“别忘了,州牧已降低了赋税!”
贾诩低声提醒。
旁人听后眼中露出赞同之色,并七嘴八舌地说:
“你这位先生真是有见识啊!”
“张使君降低了税赋,即使家里的孩子们去念书,我们这些人一起努力种田也能缴够赋税,还会有剩余!”
“对呀!而且我们的孩子还有可能成为官员,这可不是种地能换来的吧?”
人群发出一阵阵热烈讨论的声音,并且洋溢着欣慰和期待的笑容。
贾诩抬头望着城墙上的告示陷入沉思片刻,随后转过身走进了一辆马车,“请代劳带我去见张使君。”
锦衣卫听见这话,接着驾车带他向府邸驶去。
没过多久,车子便到达了州牧府的大门前。
“文和大人到了。
我是主公派去长安将您接回来的使者,快些进府告知主公一声!”
锦衣卫上前对守门将士说道。
得到指示后,卫士即刻入内禀报。
很快,府里又传出声音,“文和大人请跟我来!”
贾诩调整了一下仪容,对随行的妻子交代:“你们在这儿等我!”
说完便跟那卫士一同走入了州牧府内。
在一番拐弯绕行后,贾诩来到了后堂。
听到里面的交谈声断断续续传来:
“新装更换情况怎样?”
一个年轻却带着霸气的声音发问,应该是张易。
贾诩暗自琢磨着。
“军主,属下会将您的指示告知:先装备五军,然后是狼骑,背嵬军与陌刀营为其次。”
另一端传来稳重而有力的回答,大概是一名中年男子所发话。
“按目前生产速度,全面换装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不必赶进度,保持正常生产速度,毕竟工匠们也是需要休息的人。”
这段对话让贾诩更加确认了自己眼前的处境与人物身份,内心亦有了更深入的想法。
好的,我将原文改写,保持意思不变,并保留文中提到的名字。
---
\"主公,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生产流程是这样的!\"
\"我们的工匠不仅要打造武器,还要制造各类装备,因此进展稍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