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要去兄长曾经历练的地方,走走看看。
皇上爱其才感其情,允了。
于是,又直接命陈家行三的庶子陈寅,入了翰林院。
多少人说,陈寅是沾了父兄的光。
毕竟长子陈阔为救二皇子断臂,后杳无音信。
二子陈培高中后又自请外出。
所以才轮到他。
却忘了,陈寅也是二甲十一。
如今,陈寅已经是翰林院侍读。
但世人夸赞陈寅之前,都先夸一句,不愧是陈家,礼教世家。
贤妃脑子宕机。不解。
“陈家,自然是好的。可谁不知道,陈家之前亲近的是勤王。”
司怀铮一副正是如此的表情。
“没错,可陈寅在家里又不得重视,哪怕他如今进了翰林院,大家都笃定,有陈尚书跟陈培在,就不会有他的出头之日。父皇用陈文翼还算顺手,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是不会动的。再启用一个陈培,已经是天大的恩德。那还有陈寅什么事?”
贤妃傻傻点头。
“确实有传言说,皇上是为了安抚陈阔一事,才钦点了陈培为探花。”
司怀铮细细给她分析。
“所以,不管陈培是不是真才实学,已经被父皇关照了。那么陈寅一个各方面条件不足的庶子,能得二甲,肯定是真才实学。他能从编修到侍读,专为皇子们讲读,可见连贺大学士跟父皇,也是认可了他的能力。”
贤妃被他绕晕了。
“所以,就因为这个?”
山栀已经挪到很后面,坐在矮凳上撸猫了。
猜不中司怀铮能不能说服贤妃。
如果没法说服贤妃,就得去怂恿小六。
还真是,操碎了心啊。
不过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真多。不说贤妃晕乎乎,她知道真相,都觉得,还真挺复杂的。
挑这么一个老师,人要过得去,合情合理。
又要背景或者说地位不咋地,让各方放心。
司怀铮前面该分析的都说了,知道贤妃也清楚其中的奥妙。
终于做了总结。
“是的。因为他的能力已经得到认可,更因为出自陈家跟翰林,选他,说明于家跟母妃是慎重考虑过的。也因为他出自陈家,是亲近勤王一派的陈家,选他,又证实母妃确实只是为了教六弟明理,而不是出于其他原因。”
“虽说皇子师不限一人,可第一人尤为重要。第一人让父皇释了疑,来年机会得当,再争取贺家,更合适。”
“再者,陈寅再不得宠,也是姓陈。万一六弟真得了位,以后陈家,便是陈寅说了算。”
司怀铮目光灼灼,极其笃定。
贤妃心脏怦怦跳,被说服了。
“你说得对。”
“嗯,母妃能想通就好,有些路,拐个弯,说不定就能走得更顺畅。”
贤妃几乎彻底被司怀铮折服。
全然信任的问他:“我现在跟皇上提这个,没问题吧。”
司怀铮笑得让她放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