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便依了你。”
贤妃还想继续发功,居然就成了。
诧异皇上这么爽快就答应了,不再给她讲些大道理,历来怎么怎么样的话。
这是,也跟她一样,暂且压下了对洛嫔的厌恶,试着正常看待司怀铮,略作补偿了?
她压根猜不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跟于家的态度杂糅在一起后,给了嘉和帝一个很好的推理结果。
这时,太监报,太子来了。
嘉和帝让太子进来,但依旧留了贤妃在身边,没去里面回避。
太子最近不是很照顾老三吗?
这事,第一时间让他知道也好。
“儿臣参见父皇。”
行礼平身后,太子又以晚辈之姿跟贤妃见了礼。
嘉和帝看他有礼心下满意,连之前的怀疑都淡了一分。
“朕刚跟贤妃聊老三的事,他三岁的生辰没办,难得贤妃有这个心意,十岁给他小小办个生辰宴,在保和殿,你看如何。”
话问完。
嘉和帝跟贤妃都看着太子。
太子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心里想着,在保和殿办便是正儿八经的皇家宴会,哪还分什么大小。
但他也没排斥,确实在认真思考。
贤妃内心嗤笑,真是装模作样,跟那个皇后一个样,这有什么好考虑的。这要是不赞成,可不就是明摆着见不着别人好。
在嘉和帝和贤妃的心思绕了两圈后,太子端着颇为严肃的神态,发表意见。
“儿臣认为,给三弟办生辰宴再好不过。只不过儿臣认为,不宜在保和殿办。”
嘉和帝看他话没说完,顺着问,“这是何意?”
“儿臣没想太多,只是担心父皇一片好心,惹来没必要的揣测。另外,三弟这次若办了,四弟五弟的是否又要补上,也是个问题。”
太子没觉得这有什么不能提的,他跟二皇子最受宠,所以一场没落下,但是除了三皇子之外,可还是有个四皇子和五皇子的。
嘉和帝听到前半句时,已经变了眼神,垂眼沉思,让人看不出心中所想。
片刻沉声道,“言之有理。”
被人提点后总是愿意再想一想。
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刚才也不是没想到,只不过他一个皇帝,这点小事,还能被人掣肘了不成?
之前只给太子和老二办,也没见老四老五的宫里怎么样。
关键是在前面一句,不必要的揣测。这句话能发挥的空间就太大了。
太子看自己说的话,嘉和帝听进去了。
趁机给出解决办法。
“父皇和贤妃的决定,自然是再好不过,只要换一换地方便好。父皇认为,在太子府办如何?”
贤妃脸色不好,但又不好发作,这是什么跟什么?闻所未闻!
显得他跟三殿下走得近,关系好?
还是他要趁机把赵家和于家的这水搅得更浑?
贤妃的漂亮脑子根本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就会害怕,怕被阴。
“如果能在宫外办,又怎好叨扰太子,不如在于府办。”
太子也不急,只是好意提醒。
“我是太子,能代父王接待官员,虽说三弟的生辰宴不会邀请百官,但在太子府办,最能让大家知道,父王对三弟的爱护。”
“父皇,儿臣只是提议,觉得在太子府办,事情可说大言小,往小了说,无非是父王仁爱,不拘有什么钟鼓齐鸣雅乐高奏,准了我们闹腾,在太子府一聚。”
眼看嘉和帝,被说服了。
贤妃焦急开口:“这事我也就提一嘴,也不一定就要办,等到十五岁再大办一场也可以的,按着规矩来。总觉得不太合适,怎好劳烦太子。”
“我跟三弟情谊深厚,又怎么是劳烦,我很愿意为三弟庆祝生辰。”
贤妃不知道怎么说了,因为太子不经常送东西到西殿之前,这兄弟俩怎么相处的,她没关注。
嘉和帝见贤妃不再说话,当是事情已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
他现在已经懒得去想为什么太子对老三这么热络,如果真是为了于家,呵呵,天真。
于家可是他专门提拔起来,平衡赵家的。
现在,他想继续看看,他的太子对老二和老三,究竟是有多大的不同。
“确实不宜宫中大办,大家热闹一下就行了。既然爱妃觉得永福宫小了点,就在太子府吧。正好,你也不用操心了,让他这个做兄长的操一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