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保守派的官员皱着眉头,心里想:“这都是些什么东西?看这满纸的奇怪符号和图画,哪有一点学问的样子。这桂王殿下莫不是被什么歪理邪说迷惑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对旁边的同僚小声嘀咕:“兄台,你看这书,实在是荒诞不经,这等奇书怎能用来教育我大明子民?”
旁边那位同僚也点头称是:“是啊,这与我们传统的学问相差甚远,我实在看不出有何用处。”
而一位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官员则眼睛发亮,兴奋地对另一位同样感兴趣的官员说:“兄台,你看这书中所讲的数学,竟能如此精准地计算钱粮和土地。”
“还有这物理,那些器械制造的原理讲得如此透彻。”
“没错,没错。” 另一位官员也激动地回应,“这化学也甚是奇妙,能用于冶炼金属和制作药物,以前从未想过学问还能如此实用。”
还有一位官员,虽然心中也觉得新奇,但仍有些犹豫,他对旁边的人说:“这书里的内容确实新鲜,可毕竟与咱们熟知的学问大相径庭。”
“真要推广,还不知道会引起多少争议。”
朱允熥亲自负责在全国推广免费教育这件大事。
他忙碌于各项事务之中,精心规划着每一个步骤。
随着推广的进行,有些读书人开始说新推广的书籍是奇技淫巧,要抵制。
随着那些读书人的抵制言论逐渐传开,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允熥这里。
朱高炽听闻后,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他匆匆来到朱允熥面前,焦急地说道:“殿下,如今那些读书人抵制的声音越来越大,这对我们的教育推广计划极为不利。”
“若是处理不好,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风波。”
朱允熥却神色坚定,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摆了摆手,说道:“不必担心。这些人不过是守旧之人,他们的言论不必理会。”
“我们的计划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岂能因他们的几句抵制就动摇。”
这消息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里,皱着眉头,心中思索着此事。
他召来朱允熥,问道:“咱听闻那些读书人对新学问抵制得厉害,你对此事有何想法?”
朱允熥恭敬地回答道:“皇爷爷,孙儿以为,他们抵制无非就是新学问的推广触及到了他们的一些利益。”
“他们习惯了旧有的学问体系,害怕新学问的出现会改变他们的地位。”
“但孙儿觉得,这教育改革之事关乎大明的将来,必须要强制推行下去,绝不能因他们的反对而放弃。”
朱元璋听了,沉思片刻,然后缓缓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赞许之色,说道:“你说得不错。咱也认为,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些许阻力算不得什么。”
“咱支持你,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便是。”
随着抵制之事愈演愈烈,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发生了冲突。
其他穷苦百姓也纷纷响应,他们站在学校门口,与那些抵制的读书人形成了对峙局面。
朱允熥知道,改革的道路上必然会爆发冲突,所以他并没有被这些事情扰乱心神,依旧坚定地按照计划推进。
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各地的公办学校终于成立。
朱允熥凭借之前精心筹备的计划,直接从系统中兑换各种教学老师去进驻。
这些老师经过专门的培训,对数理化等新学问有着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