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啊!”
冉父笑着说,他们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还有些海外亲戚,回来是为了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
尽管冉父留过洋,但骨子里依然是传统的,愿意回国的人多半带着一份传统情怀,他年轻时上过私塾,后来才接受西方教育。
南易也笑了,说:“从今往后,你们就是我的亲人。”
室内气氛温馨和睦,而在里屋照顾孩子的冉秋叶听到了外边的谈话,没想到南易会这样说。
她心里涌起一股甜蜜,感到自己能有这样一位贴心的好丈夫真是幸运极了。
谈到为什么雯丽选择了何宇柱,两人私下里也聊过。
冉秋叶对何宇柱的一些观点非常惊讶。
尽管这些观点听起来有些另类,但难以反驳。
雯丽和何宇柱之间的感情相当浪漫,而她和南易则是因互相欣赏走到一起的。
南易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又买了几张唱片,白天可以放音乐给孩子听。
这些算作是他们定情的信物,南易还会时常带一些字画回家。
……
临近年底,何宇柱一家人决定搬回大院居住,因为何文轩马上就要三岁,到了上育红班的年纪。
文父和文母虽然舍不得外孙,但每周末孩子们都会回来探望他们。
离别后,两位老人难免会觉得有些冷清。
何家人回到了大杂院,大院里的居民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特殊的反应。
但有一个消息在轧钢厂不胫而走。
由于与某大国关系紧张以及某些势力在东南沿海蠢蠢欲动,国家决定启动三线建设。
此消息已经传遍全场。
三线建设需要大量人力,因此,许多人都会被派往三线地区,消息的出处不确定,导致了不少人的担忧。
作为厨师的何宇柱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在三线建设中没有用武之地。
即便如此,何宇柱与南易仍然致力于研究新的菜肴,终于在夏天成功开发出几道宫廷菜,得到了李怀德的高度赞赏。
自进入轧钢厂后,李怀德一直努力扩大人脉,作为副厂长兼后勤主管,他在一线生产方面帮不上忙。
培养南易对他来说并不需要什么成本,只需让南易自己努力,最终为自己所用。
之所以看重南易不仅因为他的宫廷菜,尽管何宇柱技艺高超,但他清楚表明自己只是厨师,愿意服从任何人的安排。
南易还是有些忧虑,曾与何宇柱探讨过这个问题:“柱子,你说我们会不会被派去三线?”
“那跟你是厨师有啥关系?”
何宇柱瞪了他一眼,“那边不缺厨子,缺的是技术员和技术工人。
对你来说,这反而是个机会,去了那边或许有不错的发展。”
“有人走了自然会腾出房子,你是不是考虑买一套?”
“听你这么一说,的确有些道理。”
南易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你住的大院,记住帮我留意一下!”
何宇柱提醒他。
“你得自己做好准备,毕竟大院里不少人缺房子,但也有不少有钱人。
比如许大冒家……”
何宇柱接着说道。
南易马上明白了,许大冒家不缺钱,尽管家人众多,但他挣钱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