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拉娣现在已经不再给已故丈夫的家人汇款了,因为那些人对她的四个孩子不管不顾。
所以,她觉得仁至义尽,偶尔娘家还会提供一些帮助,但她的工资也不低,足以维持家用。
南易点了点头,说:“我会留意的,也请你帮忙看看。”
---
“爸,您对三线的情况了解多少?”
刘光齐在吃饭时问道。
“嗯?”
刘海中显得很惊讶,“你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我想去三线。”
刘光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想去三线?”
刘海中更加吃惊地问,“为什么?”
“我想想,如果留在四九城,我只能慢慢跟您学技术。
虽然我已经达到了四级工,但要成为干部难度很大。”
刘光齐聪明地谈到了晋升的问题。
刘海中一直以来都有成为领导的渴望,但至今连小组长都没当上。
现在儿子有了这种想法,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反对,而是认真听取。
“若是去三线建设初期,一定会缺人手。
尽管开始阶段会比较艰辛,但是晋升的机会会大得多!”
“而且住房分配也会有一定的限制,薪资待遇应该也不错。”
“这绝对是个不错的机会!”
“看来我们家可能就属我最合适去做这个干部了。”
刘海中闻言后觉得这话确有道理,但……
“可是一旦去了,想要回来可就困难多了。”
刘海中说道。
“我可是四九城的户口啊!”
刘光齐接话:“爹、娘,你们现在还算年轻,不趁现在拼搏一番,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第一批去的人非常重要,更容易展示自己的能力。”
刘海中略显迟疑:“这件事我们等确认消息后再做决定吧,你让我好好想想。”
“嗯,现在确实不必着急,消息还没有确切的。”
刘光齐点头赞同,他认为时间尚早,可以慢慢说服父亲。
关键的问题是,出发前能否多攒点钱。
三线的具体状况还未明了,如果能带更多的钱过去,日子会轻松许多。
这也正是刘光齐劝说父亲的主要原因,不然他自己可以偷偷离开。
他对家庭并没有太多的归属感,尽管父母对他很好,但每次见到父亲对弟弟们下手太狠,这让他感到害怕。
他也明白,将来弟弟们肯定不会赡养父母,而养父母的责任似乎都落在了他的肩上,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兄弟三人,凭什么他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责任?
刘家的环境有问题,尤其是三兄弟间的巨大不平等以及刘海中的脾气暴躁。
尽管刘光齐从未受到父亲的责打,但他目睹过父亲频繁打骂两位弟弟,心中满是恐惧,担心有一天自己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不仅是家人在为此焦虑,周围的邻居也在私下里议论纷纷,毕竟“三线”
政策确实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现在的情况还不明朗,具体情况还无从得知。
何宇柱全家搬了回去,而南易一家人则搬到了冉家居住,这使得他们无法每天在一起钻研厨艺。
这是一个四合院,不同于文家的 院落,频繁制作美味佳肴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闲言碎语,而且南易每天还需要回家准备晚餐。
因此,他们的厨艺探索改成了每个周末进行。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选择在文家见面,只不过此时的合作不再是单纯的单一菜肴实验,而是同时研发多种菜品,以加快整体进度。
中午的饭菜由两人负责准备,并额外打包一些带回家,供两家享用。
虽然研发速度稍微放缓,但目前他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基础鲁菜知识,足以应对日常需求。
接下来的重点在于扩展菜品种类,特别是宫廷菜的研究尤为重要。
他们现在已经具备足够的知识可以举办一场宫廷宴席,李怀德品尝过后赞不绝口,却不知这背后凝聚了何宇柱的心血。
即便知晓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何宇柱暂时还无所作为。
因此,李怀德鼓励南易继续努力学习更高级的宫廷菜肴,在尽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技能。
近来,南易频繁邀请副厂长李怀德共进晚餐,这引起了平日里少言寡语的马峰的关注,内心却是欢喜不已。
毕竟,这表明南易越来越受到副厂长的青睐,预示着何宇柱或许很快就会面临挑战。
对此,他充满了期待。
回到四合院,何宇柱注意到秦淮茹上下班时常与易忠海结伴而行,回家后也经常与老阿姨互动交流,显得十分亲密。
这种情形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两家似乎已逐渐习惯了这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