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璟川不由一窒。
他原本以为郑芝龙打算让儿子拜自己为师的,没想到竟想让自己做他儿子的义父。
从地位和身份上而言,
他张璟川别说收义子了,就是想做他孙子的人都能组建一个军了。
但郑芝龙毕竟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竟能拉下脸把自己儿子送到他张璟川身边做义子,
只能说郑芝龙能走到今日这般地步,靠的绝不仅仅只是运气和机遇。
虽说郑芝龙已经是大明第一船王,麾下海盗兵更有两万之众,但他对于大明朝廷,心里依旧保持着敬畏。
而且因为他这些年积累的财富太多,大明的那些官员,可都还惦记着他呢。
况且,他的大部分生意都离不开大明,所以这日子过得也算是提心吊胆。
好在他投资的张璟川,如今封了侯,又有了自己的封地。
以前那些惦记他的大明官员,也都投鼠忌器,收敛了心思。
也正是如此,
郑芝龙才想让自己的儿子跟在张璟川身边。
可张璟川身边的人太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人,要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够脱颖而出,身份和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郑芝龙想过拜师,但师徒关系可近可远,可亲可疏。
论领兵打仗、运筹帷幄,自己这个儿子肯定是比自己强的,
可人情世故,围关系,眼力劲儿,就是十个郑森都不及自己。
若只是师徒关系,郑芝龙不放心。
所以,
干脆让儿子拜张璟川为义父。
如此一来,顶一个义子的名头,张璟川也能对自己的儿子多几分信重。
辽东正缺郑森这样,能独当一面的年轻将领,若能收郑森为义子,
一方面自己能够有一大臂助,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倚重郑芝龙。
毕竟,
张璟川还打算让郑芝龙帮自己在荷兰人那边订购三艘三维盖伦帆船,以及雇佣一批火器专家。
几番拉扯之后,
张璟川终于同意了下来,收郑森为义子。
郑芝龙本想操办一下,走个仪式,但张璟川并不想把精力花在这上面,所以也就让郑森敬了一杯茶,磕了三个头,
认义子这事儿也算是成了。
郑森作为张璟川的义子,身边没有兵马怎么行。
郑芝龙本想从海盗兵里抽几千精锐跟儿子,却被张璟川拒绝了。
因为海盗兵的战斗力参差不齐,很难管理,看看他们在倭国的所作所为,途经之地就是好看的石头都得揣在兜里拿回去做摆件。
这样的兵,张璟川可不敢要。
所以,
张璟川便让郑森在石见藩和肥前藩招募倭兵,进行编练,待成军之后再来辽东。
三人寒暄一阵后,
张璟川将目光看向一脸欣喜的郑森,开口道:“既然收了你做义子,那我就给你赐个名吧。”
郑芝龙和郑森皆将目光看向了张璟川,赐名这事儿本就合乎礼数,父子俩的心里自然不会有抵触。
何况人家还是大明近百年来第一个军功侯。
张璟川沉吟道:“那本侯就给你赐名‘成功’吧!”
郑森眼眸一亮,
跪拜道:
“孩儿郑成功,谢义父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