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砖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成品砖的坚固性,所以这一过程需要耐心。
古锦岩巡查每一块生坯,仔细检查表面是否有细小的裂纹,确认无误后才让它们晾晒。
晾晒的过程中,古锦岩让人搭建起遮阳棚,避免砖坯被强烈的日光晒裂,影响后续烧制的质量。
生坯晾干后,工匠们便将它们搬入石窑中码放。
码放砖坯也是一项技术活,每一块砖坯都需要留有空隙,确保热气可以均匀穿透每一处。
古锦岩指挥大家将砖坯层层叠放,形成一个既紧凑又通风的排列结构。
这时,她耐心地解释道:“城墙用的砖瓦要厚重结实,放在窑中心区域,以确保受热均匀。
用于房屋的砖瓦稍薄,可以放在外层,但也要保证其温度不低于一定标准。
而街道用的地砖则放在最外围,烧制时间短一些,避免过分硬脆。”
当所有砖坯排列妥当后,工匠们在窑口堆放了柴火,点燃火焰。
随着火光升腾,窑内温度逐渐升高,热浪滚滚。
古锦岩站在窑口前,紧紧盯着火势,指挥工匠们不断添加柴火,保持火势的均匀。
烧制砖瓦的过程极为复杂,温度稍有不稳便可能导致砖瓦开裂或烧制不透。
为了控制窑内的温度,古锦岩时不时让人将窑口的火势减弱一分。
再根据温度的变化逐步增加火焰,确保窑内保持稳定的高温。
在烧制过程中,工匠们发现窑内的温度难以保持均衡,有些区域的火势较弱,导致部分砖瓦受热不够。
古锦岩见状,指挥工匠们在窑的四周挖出小洞口,称之为“通气孔”。
这样便可通过控制空气的流动,调节窑内的温度,使火焰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窑内。
工匠们按照她的指示,逐一挖出通气孔,窑内的温度果然逐渐稳定下来。
古锦岩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当温度达到设定的高度后,工匠们继续向窑中添加燃料,窑内的火焰越烧越旺,整座石窑都被烤得炽热。
夜幕降临,火光映红了周围的一切。
工匠们的脸上满是汗水,眼中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古锦岩走到他们身旁,轻声鼓励道:“大家再坚持一下,成功就在眼前。
这些砖瓦将为赫沙城的重建奠定基础,所有人都会记住你们的努力。”
经过一整夜的烧制,砖瓦终于成型。
古锦岩让工匠们逐步降低火势,开始冷却窑内的温度。
冷却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温度下降过快会导致砖瓦因骤冷而开裂。
古锦岩仔细观察窑内的温度变化,等到温度逐渐降至安全范围,才让工匠们打开窑门,开始取出烧制完成的砖瓦。
第一批砖瓦的成品质量异常出色。
那些用于城墙的砖厚重坚实,表面呈现出深红色,轻敲之下发出清脆的声音,显然是被烧得十分透彻。
古锦岩检查了一块,点头赞许道:“这些砖瓦非常适合城墙的建设,足够承受重压和风雨的侵袭。”
接着,她查看了用于房屋的砖瓦。
这些砖瓦比城墙用的砖稍薄,但依旧紧实,且重量较轻,适合用于搭建房屋的墙体和基础。
房屋砖的强度适中,既能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又不会给房屋结构带来过多的负担。
最后是街道用的地砖,这些砖瓦被放置在窑的最外层,烧制时间较短,因此呈现出较浅的红色。
古锦岩特意挑选了几块,放在地面上测试耐磨性。
她吩咐工匠们用工具反复摩擦地砖的表面,确定其坚硬耐磨,足够经受行人的长期踩踏。
她满意地说道:“这些地砖铺在街道上,不会轻易磨损,非常适合。”
然而,烧制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接下来的几天里,工匠们在烧制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砖瓦爆裂的情况。
经过一番排查,古锦岩发现这是由于部分砖坯在晾晒时没有完全干燥,内部的水分在高温下迅速蒸发,导致砖瓦内外受热不均而开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命令工匠们在烧制前务必检查每块砖坯的干燥度,确保没有一丝多余的水分残留。
此外,窑内温度过高时,也会使砖瓦表面出现细小的裂纹,影响其坚固性。
古锦岩根据这一情况,调整了烧制的流程。
她规定烧制到一定时间后,窑内的火势需要逐渐减弱,让砖瓦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完成最后的成型。
这一改进果然有效,后续烧制的砖瓦再也没有出现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