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枪从未松开,依旧刺向敌人,直到倒下的最后一刻。
最终,吴启浑身浴血,跪倒在地。
他望着远方的赫沙城,眼中满是不甘与惋惜。
他清楚自己未能完成任务,未能将补给带回城中。
但他亦知自己已经尽了全力,死而无憾。
他的双手依然紧握长枪,眼神渐渐黯淡,却依旧带着那一抹坚毅和不屈。
夜幕降临,峡谷中安静了下来。
吴启的遗体躺在满是鲜血的战场上,四周散落着被摧毁的物资与战友的尸体。
远处的山风呼啸,仿佛在为这些倒下的英雄哀悼。
几天后,赫沙城接到吴启一行人的消息,赵凌风在城中得知这一噩耗,深深叹息。
失去吴启这位忠勇之将,赫沙城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但他同时也明白,吴启用生命守护了城池的尊严,这份牺牲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守城士兵的心中。
在吴启的葬礼上,士兵们排列整齐,默默注视着这位英雄的灵柩。
赵凌风站在灵前,低沉道:“吴将军,城池终究未负你。
你的精神,赫沙城的每一个人都会铭记于心。
你虽战死,但你的英魂将永远守护这座城池。”
夜风低回,仿佛天地间也为吴启的牺牲落下了无声的泪水
北疆赫沙城在初春临近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黑岩联盟的铁骑越过封冻的河道,趁赫沙城防线松散之际发起猛攻。
城中守将赵凌风,以少量兵力勉力抵抗。
然而,敌军的凶猛出乎所有人预料——黑岩联盟不仅兵力雄厚,还携带了大量攻城器械,战况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赵凌风急遣斥候突围而出,将紧急战报传回京城。
快马加鞭,风雪兼程,最终在十五日内抵达宫门。
报信的士兵衣衫褴褛,披着血迹未干的铠甲,一路跌跌撞撞闯入宫门口,口中只有一句:“赫沙城……危在旦夕!”
玄安帝接过急报时,手指微微颤抖。
平日里冷峻镇定的他,眉间一瞬间浮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忧虑。
赫沙城是北疆的最后一道屏障,若它失守,黑岩联盟将长驱直入,威胁京城的安全。
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战事的失利,更是国土安危的重大隐患。
玄安帝在寝宫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他年轻时曾带兵出征,对边疆的艰险有所了解。
赫沙城的沦陷,意味着千里边防将失去依托,而一旦防线崩溃,整个北疆可能不堪一击。
他的心中盘旋着两个问题:立即增援是否能赶在城破之前?
国库中的银两是否经得起如此巨大的消耗?
这些念头让他心神不宁。
但他深知此时此刻的每一刻犹豫,都可能葬送守城将士的性命。
翌日清晨,玄安帝下令召集群臣,召开紧急朝会。
御座之上,他俯视着满朝文武的身影,内心一片沉沉。
这不仅是一场军务会议,更是一场关系政局平衡的博弈。
朝堂上一片肃穆,鸦雀无声。
玄安帝开口道:“赫沙城危急,黑岩来犯。诸卿以为,当如何应对?”
随着玄安帝的话音落地,兵部尚书古元德首先站了出来。
他身形高大,一身威严,拱手道:“陛下,此事刻不容缓!赫沙城乃北疆屏障,一旦失守,敌军将南下不可遏制。
臣请立刻拨银粮,增援边防,以解赫沙之危。”
古元德的声音铿锵有力,朝堂内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言辞背后的紧迫感。
作为古亲王和兵部尚书,他的主张有其深厚的军事经验支撑。
古元德拱手再道:“臣愿亲率援军,带粮草器械,星夜驰援赫沙城,务必保住北疆!”
玄安帝微微颔首,似乎认同了古元德的建议。
然而,紧接着,反对的声音传来。
站出来的是户部尚书萧季。
他的身材瘦削,目光锐利。
轻咳一声后说道:“陛下,赫沙城之危诚然重大,但臣以为,此事不能鲁莽行事。”
他的语气平和,却隐含着不容忽视的威严:“国库近来支出颇巨,若再拨大批银两,恐朝廷财政难以为继。
而且,赫沙城虽为边疆要塞,但耗费大量军饷和物资未必能保其不失。
若赫沙城最终还是失守,那我们岂不是白白损耗了国家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