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天朝会,文武群臣及刘禅都已就位朝堂。却迟迟没有见到诸葛亮的身影。
这一次,没有一人提出疑问,也没有人站出来弹劾。
丞相公务繁忙,必定是在谋划什么国家大事,他们要体谅。
丞相可以不来,他们也可以等。
几位大臣先后向刘禅奏事,刘禅没有偏听偏信,在听取群臣意见后,做出了较为公正的处置。
朝会即将结束之际,刘禅突然开口。
“朕有一件大事要昭示众卿。”
刘禅扫视群臣,目光特意在周不疑身上停留了下。
周不疑心细如发,只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陛下今日的状态不对,今日的朝会好像暗藏着什么!
刘禅开口:“诸位爱卿都已看到,相父今日未曾上朝。”
“陛下”
刘禅话未说完,便有大臣出列言道。
大臣:“陛下,丞相为国操劳,朝会无甚大事,就不必再劳烦丞相了。再说陛下早有旨意,我等皆能理解。”
“不是……”
“陛下不必在意臣等的感受,臣等崇敬丞相,视丞相为楷模。丞相深谋远虑,小小朝会不必劳烦丞相。”
“朕……”
“臣等理解!”
没等刘禅开口,文武群臣都一齐开口。
刘禅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群臣:我们都懂!
这些年来,刘禅是怎么对诸葛亮的,文武群臣有目共睹。
以父视之不是一句空话,刘禅是真的把诸葛亮当作了自己的父亲。
以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你当着儿子的面去骂他爹。
这不是找死呢吗!
当然,你可以冠冕堂皇的找个理由以臣劝君。
刘禅可能会顾及君臣关系,不好直接处罚你。
他要在心里给你记上一笔,不但你仕途走到头了,说不好,哪天你一个小错误就能要了命。
他们都懂,李严那个铁子都给他们做出示范了。
他们再不上道,可就白混这么多年了。
刘禅满脸疑惑,你们理解什么,到底理解了什么?!
他都还没开口呢!
群臣中,周不疑面色沉凝。
“丞相已经向朕提交了辞呈,辞去丞相等一切官职。”
刘禅冷静的看着群臣,既然七嘴八舌说不清楚,那就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周不疑猛然抬眼,眼中满是不可不可置信!
群臣:……
“陛下,您说什么?您能再说一遍吗?”
大臣弱弱出声询问。
刘禅情绪尤其平静,再次开口:“相父已向朕面呈辞呈,辞去官职,告老归隐!”
“朕同意了!”
“日后这朝堂上,相父不会再来了。”
刘禅前几句话,大臣们听的此起彼伏,脸一会抽,一会拉。
最后两句,群臣沸腾了!
“陛下,丞相乃国之擎柱!军国大事全系于丞相一身!”
“丞相忠心为国,高风亮节,天日可表,丞相可以请辞!”
“但陛下您怎么能答应呢!”
大臣声嘶力竭,神情都狰狞了!
这一下子,把刘禅都懵了。
我相父走了,又不是你爹没了,你激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