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齐剑隆率领骑兵在平原上疾驰,目标松山,今晚天公作美,月光明亮,不用火把也能看清路面。
马的眼力又好过人,看得更清楚,奔跑无碍。
步卒在后,跑得两腿快冒烟。
第二场战事失败后,齐剑隆并没有沉浸于沮丧的情绪中,而是痛定思痛,迅速拿出了对策。
首先,这桥不能过了,镇北军在对面守株待兔,从这儿渡江就是自寻死路。
但还得继续搭,不能让邵沉锋知道他有别的想法,要造成他跟大桥死磕的假象。
为了最后的胜利,他宁愿暂时被邵沉锋认为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蠢货。
其次,派斥候去下游寻找别的渡江之地。
不去上游,是因为镇北军曾从上游施放小舟,可能对那一带熟。
斥候不负他望,果真找到了,还是浅滩,不用搭桥。
他当即叫来本地官府派的向导,怒骂一顿,以这些向导是镇北军奸细为由,推出去斩首示众。
这倒也不是借口,齐剑隆的确怀疑他们是奸细,故意带大军落入了镇北军的陷阱,因而这一次不问他们还有哪儿能渡江。
可他忘了,当初他命令这些向导带路时,要走的是最快到达五柳关的路途,不许绕路,不许耽搁,从此处通过确实最近,也是本地人习惯走的路。
斥候找到的浅滩,一旦下雨涨水就过不去了,夏季雨又多,向导们哪敢带大军去。
而且,他们带路的这一处,江上的桥本来很牢固,桥梁何时腐朽的,向导们并不知道。
也不知道镇北军已经到了对面。
这一点齐剑隆本该有所预料,可他太过相信自己的判断。
总之,找到能渡江的浅滩后,齐剑隆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等着李仁调兵回来。
同时,他装作依然要搭桥过江,以掩饰真正的行动。
为了稳住镇北军,还容忍士卒渡江投降,想着镇北军尝到甜头,就会一直实施策反之计,忽略了其它。
他甚至还打算过,让忠诚的士卒混入其中,到时内外夹击。
但后来想想,人心隔肚皮,谁敢保证忠诚的士卒永远不会变?只要有一个人背叛朝廷背叛他,就打草惊蛇了。
遂放弃这打算。
此时,他还有兵将约二十万,骑兵占了约三成。
李仁拿着他的令牌,又从后方调来了两万步卒,按照他的命令,没到大桥军寨这儿,而是直接去了浅滩。
他分几个晚上,派十五万兵绕路前去汇合,留下五万迷惑镇北军。
集结完毕后,十七万将士便从下游浅滩处扑向大平原。
前头骑兵已经快到松山了,还有步卒在南岸排队等候。
齐剑隆并没有下令休整,他要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虽然现在镇北军可能已经发现他们来了,但调兵应战有个过程,邵沉锋再厉害,也无法马上列阵迎敌。
就像前两次的他一样。
眼睛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齐剑隆扬鞭策马,跑得更快。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阵战马嘶鸣声,还夹杂着摔倒惨呼的声音。
齐剑隆定睛一看,数排骑兵栽倒在地。
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