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老朱处理完公务,在奉天殿书房召见了已经辞官三年的宋濂。
“不知陛下召见草民所为何事?草民年迈昏聩耳聋眼花,即使有心却也无力帮到陛下了。”
老朱呵呵笑道:“你这老儿,咱还没开口呢,你就先推辞起来。你虽辞官归隐,可咱并未停掉你的养老薪俸吧?”
宋濂点头感谢道:“是,蒙陛下隆恩,臣才得以多活几年。”
老朱点了点头,都说人老奸马老滑,这老头两样都占了,很会说话。
“你孙子跟着胡惟庸做事,你知道吧?”
什么?
前一刻还谈笑晏晏,转眼间就开始问责,老宋濂吓得直接跪倒:“陛下说笑了,家孙当的是朝廷的官,当然是给陛下您效力的。不可能给胡惟庸做事。”
老朱冷哼一声:“要朕给你看证据吗?”
这……
老朱:“原本打算流放你们一家去岭南的,但考虑到你已年迈,且一直忠心耿耿不曾有什么过失。所以朕不就跟你孙儿计较了,权当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犯了错。”
宋濂感激涕零的磕头。
皇帝命人将之搀扶起来。
随即再次换上温和的语气,“宋濂,你是咱大明最有学问的人,甚至有人说你是全天下读书最多的人,是吗?”
大喜大悲起落太快,宋濂有些反应不过来。
迟钝的问道:“陛下、陛下这是何意?那全是些坊间流言,老臣愧不敢当。”
老朱笑着说道:“今日请你过来,咱是有些学问上的事想问你。你要一五一十的认真作答。”
言外之意就是,你今天好好回答,我满意了,你孙儿就无事了。
“是,草民一定知无不言。”
老朱开口问道:“你读书多,想必通晓历史。可知道历史上有过多少次百姓起义?”
这……
宋濂卡壳了,不是他不会,而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怎么?你也不知道?”
宋濂苦笑摇头:“陛下,您如果问草民有多少出名的百姓起义,草民或许还能说上几个。可您如果问历史上总共发生过多少?草民答不上来,因为太多了。”
太多了?有多少?
“历朝历代都有百姓起义,有些记录在史书上,有些没有记录。不说别的,单单隋末乱世那段时间,就有号称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烟尘。”
老朱好奇问道:“嗯,跟戏文里唱的那样,咱也听过一些。”
宋濂点头说道:“还有远的不说,陛下您当年起兵的时候,也算是百姓起义。可除了陈友谅、张士诚这两股之外,史书上是不会记录其他小股起义的。”
“都说胜者为王败者寇,很多百姓起义失败后会被剿杀,而百姓起义这种事对于朝廷当局来说并不光彩,所以史书上根本不会记录。”
老朱点了点头,心说这老头不愧是有名的大儒,学问是真的好。
“那有没有那种百姓起义失败的,最后朝廷却没有镇压打杀的?史书上有记录吗?”
啊?
老宋濂有点迷糊,皇帝怎么突然问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