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代表有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所以理学也叫做程朱理学。
二程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主张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在南宋时期的影响不算大,直到元朝将其定为官学兴盛,之后的明清也一直作为统治思想的存在,还影响到了周边地区}
孔子还记得程颐、朱熹这名儿,之前看到过,但是他已经感觉此时的儒学并非儒学了,对,祂有一个新名字,叫理学,孔夫子很忧伤。
子贡、子路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懵了,实在是后面的儒学发展跟脱缰的马匹一样,跑得没边了。
{同样是南宋,陆九渊把‘心’作为万物的本源,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时间来到明中后期,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心学也叫做‘陆王心学’。
王阳明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之后,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孔夫子神情不变,这又是一个学派的出现,看习惯了也就淡定了。
朱厚照呆了下,一下子从龙椅上站起来,“谁?王阳明?”
这不是他的大臣吗,朱厚照疑惑了一会儿,他也没想到自己的臣子这么有名,不行,他得把人找来好好干活。
王阳明可不知道当今天子的想法,他恨不得跨越时空和前辈们讨论讨论。
{明朝后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此时也出现了几位代表人物。
李贽,号称是儒学的异端,他批判道学家的学说,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理论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他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孔子并没有生气,反而兴致勃勃的看着这位后生,年轻好啊,这性子张扬有个性,还有自己的见解。
不少百姓也很赞同这叫李贽的话,大道理大家可能不明白,但基本的人伦物理还是知道的。
年轻的李贽脸上一热,心中还有些忐忑,就怕孔圣人生气,虽然担心,但他并不想改变自己的想法。
{明末清初,另一位人物登场,他叫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他的思想主张对反封建专制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期的还有一位叫顾炎武的读书人。
在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下,他放弃了科举,探索起救国之道,提出经世致用。
同时,他还实地考察写的《天国郡国利病书》,实用价值极高。
与前两位同时期的王夫之,他发展了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的思维方式。
这些进步人士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光幕下
不少年轻人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若是以前,或许民间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些人离经叛道、过于可笑,但了解到后世越多,才越是发现,这些人的想法是有多超前。
孔子眼神里有些欣慰,发展到如今,在他看来,儒学都不算是他心中的儒学了,但看到这些人的思想主张,这种发展是他喜欢的。
这几位,此时看着光幕表情也不一。
黄宗羲听着友人们的打趣不免脸热,虽然不知道后世人如何评价他,但他觉得自己的思想没有错,民主思想,后世连皇帝都没有了,同样依法治国,即便之前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当然,现在已经没了。
顾炎武看到自己的书在后世有价值,他还是很高兴的,科举放弃就放弃了,他的选择是有意义的,以前还笑话不理解他的周围人和家人,现在已经改变了。
王夫之也一样,他的思想对后世好,那他就高兴,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他一样进步,嗯,一起当进步青年。
各朝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改变了想法,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理念,在各时空将开出灿烂的花朵。
{时间来到近代,九州大地内忧外患,一批年轻人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对儒学进行轰轰烈烈的批判。
风暴过后,一批唯真唯实的学者对儒学开始了重新研究。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对种花家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影响。
如今,华夏的民族复兴,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始终要保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孔子并不在意儒学在近代被批判的过程,光是他看到的内容,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学,肯定是已经不适应后世的发展,老夫子看得很明白。
宋元明清的读书人们,现在的思想冲击很大,反而是原本就没有接受四书五经的百姓们,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大叔出口就是否定词,“迎合封建统治需求的,那肯定是不适合了。”
卖货郎笑言道:“民国嘛,那本就是新旧交替的时代,只有破除封建才能好好发展。”
民国,知识分子们都在激烈讨论着,他们看了光幕,如今心中都有启发,对于传统,也应该要做的是取其精华,不应该全盘否定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