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演变}
子路看着光幕,兴奋的开口,“夫子,你们快看,这个内容要说咱儒家呢?”
孔子心中也很好奇整个发展历程,干脆让弟子们都坐下,安静看下去。
颜回还拿出来笔墨,打算记录下来。
先秦的其他学派都有些羡慕嫉妒了,说起来若非那啥汉武帝罢黜百家,他们也不见得就这样隐退在历史长河中。
后面朝代,各时空也在讨论这儒家,毕竟作为官方正统思想,读书人甚至普通百姓都不陌生。
教书先生站在窗边,眼里有些期待,“孔圣人应该能看见吧,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见到他老人家。”
学子坐在桌前握着笔,面上很是纠结,“后世不是说圣人是个壮汉吗?我这心里可还在做好准备。”
孩子娘笑眯眯的拿出一张热气腾腾刚出锅的大饼递给孩子,“狗娃,好好学,这可是了解儒学的前世今生,重要着哩。”
孩子一口咬下去饼瞬间缺了一块,“娘,俺知道嘞。”
{儒家思想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随着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做大,周礼也受到破坏,整个社会都处在动荡之中。
于是啊,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们就起来了,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提出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可谓是学派林立,这就是百家争鸣。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法、儒、道、墨,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儒家。}
姬发心中还是有些失落,虽然知道王朝终将灭亡,但真看到这种局面,毫无反应才怪。
墨子、老子他们眉毛一皱一皱的,颇有些遗憾,也可以讲讲他们的嘛,他们也想听听自家学说的具体情况。
像阴阳、兵家这些更难受了,好歹这几家还能被提个名儿,他们可连名字都被忽略掉了。
孔子可不知道其他学派那复杂心情,老夫子现在只想着认真做笔记,等了解清楚儒家的发展,他也好进行接下来的安排。
对于一些后世朝代的年轻人,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思想碰撞,不乏有想要亲自去瞧瞧的心思。
在君王们的心里,若这些个学说不符合他们的统治观念,那再好也无用,即便是后面的朝代,儒学都有在迎合统治者的需要。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如果从孔子开始算,到如今,儒家思想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孔子的思想核心讲究‘仁’,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统治者也要以德治民。
同时他还强调了‘礼’,即克己复礼,人的行为举止要符合礼仪规范。
孔子还主张有教无类,人不分贵贱贤愚,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而且老夫子还是开创私学的第一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孔子哑然失笑,他还是第一人了?但老夫子的心情还算好,只是看到两千多年过去,一时间还是有些感慨,他都成老古董咯,看后世人就跟小娃娃似的。
颜回他们看着夫子高兴,心情也很不错,作为夫子的弟子,心里不自豪是假的。
要说后面的朝代,光是有教无类这一条就很得百姓们的心,以前没条件、没机会就罢了,但现在,各时空都在打破这种教育垄断。
现在有条件学习,百姓们都是抓住机会,不仅是自己,而是呼朋唤友一起学。
至于各朝代的孔家人,现在都是要多低调就有多低调,坚决不给家族抹黑,尤其是宋之后,知道祖上真的看得见,是真怕有一天祖宗来找他们算账啊。
{到了战国时期,儒家又出现了两位代表人物,就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中年的时候,也和孔子一样带着学生周游列国。
只是他啊,是敢说又敢写。
政治上,他主张的是‘仁政’,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试想这种思想在两千多年前,这藐视君主,不遭到统治者的抵制才怪。}
孔子神色不变,只是无奈的笑笑,他也没想到后面还出现了这样一个耿直的后辈,当真是青出于蓝了。
颜回、子贡、子路他们眼中挺诧异,这小后生比他们厉害。
百姓们大多是支持孟子的,毕竟后世的人民当家作主深入人心,孟子的民贵君轻自然在民间获得一直称赞。
然而百姓们支持是支持,但对于君王们,能接受这种思想的,还真是稀缺了。
只是现在有远见的君主也不得不重视孟子的学说,人民的力量有多强,后世那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还时刻出现在眼前,不重视都不行啊。
{…即便是到了明朝,朱元璋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对孟子都很反感。
还给删除了《孟子》原文中的八十五条,下令把孟子逐出了文庙。
后来经过臣子劝说,朱元璋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的待遇。
在我们如今看来,孟子啊,就是个耿直的老头形象,倔强又清高。
齐王给他送钱他都不带犹豫的拒绝,觉得这钱送得没理由,等于是收买他,君子怎么能被钱财收买呢。
活生生表明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哼。”齐宣王气得直喝水,心里是郁闷又憋气,这死倔老头,送他东西竟然说自己收买他?各时空来给他评评理,气人不?
孟子不想说话,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啊,无缘无故给他送钱,哼,不是收买他是干啥?老头?他现在的确是不年轻了。
孟子的弟子们挠挠头,就夫子这性子,大概孔夫子来了,都不一定能叫他改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