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担心理’被‘事’绑架。
若后人以此为借口,还未丧夫就起了这种心思留后路,还没有饥寒就抛弃老幼改嫁,最后还以此进行辩护,这种行动是不道德的。
他没有用‘可以’还是‘不可以’回答,没有用道德命令来要求人,而是用大小来表示价值的高下。
从这段内容可以看出来,这段话既是针对男性,也是针对女性,他最后的立言强调的是不能因为苟活于世就损了人格、气节。
但若是将实际情况摆在程颐面前,他或许不会去指责。
他的父亲帮助家里的寡妇再嫁,程颐都是赞扬其行为的}
程颐:??他是越来越不安了,难不成这句话影响很大不成?
前朝的观众们也差不多看明白了,但大家同样很好奇,为何这样一段话引起了后世人的讨论,到底是为何?
明清的老百姓们也看懂了,归纳总结,没有直接说让女子守节,而且说的是男女的气节问题,想明白后,大街小巷都立马热闹了,毕竟这和大家接触到的观念一点都不一样。
心直口快的大叔火了,叉着腰就怒骂,“所以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说的女子要守节的,啊?天杀的,他家是没姑娘啊?”
大娘‘呸’了几声,愤愤然,“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玩意儿乱传,真是害苦了多少人啊,隔壁村那张家姑娘,唉,年纪轻轻就守寡啊。”
小伙计嗤笑了几声,“依我看,八成就是那群读书的,想想就知道了,咱谁认识字啊,能接触到书更是想都不要想,就是那群家伙了。”
屠夫撇撇嘴,一把杀猪刀丢在案板上,“一群纸上谈兵的懦夫,惯会欺负弱小。”
百姓们骂骂咧咧,年轻的学子们也茫然了,观念受到冲击,感觉脑子里一片混乱,但其实他们是更愿意相信后世说的。
年纪大的文人们,有人还在固执己见,有人已经开始了新的思考,有人不信邪纷纷去翻阅书籍
{随着南宋时期,朱熹单独把这句话拿出来解读,使其进一步流传。
不过呢,这句话当时在宋朝用处不大。
在宋朝社会,女性改嫁现象很普遍,并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又嫁给了另一个大臣;
宋真宗的皇后刘氏,在嫁给宋真宗前曾嫁给一个叫龚美的银匠,龚美因为生活困难就把刘娥卖掉了;
王安石就主动帮二儿媳庞氏改嫁;
岳飞的前妻刘氏,在岳飞长期在外征战期间,撇下年幼的孩子改嫁他人;
陆游的前妻唐婉被陆游休掉后,改嫁给了皇室后裔赵士程;
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死后,也曾改嫁他人;
这些都说明了,宋朝的女性改嫁并不是耻辱的存在。}
前朝的观众们也不是傻子,慢慢也反应过来了,都有些猜测,莫非是后面的朝代,不让女子改嫁了不成?
越想越觉得可能,对后面朝代也是越发的嫌弃。
先秦一位老者,忍不住皱眉,“该不会又是那明清吧,咦,求求做个人吧。”
秦朝拿着杀猪刀的大娘呸了一声,“还真是好事做不到一件,欺负女人算什么本事,先前是裹小脚,现在又不让女子改嫁,我呸。”
汉代一学者肉眼可见的郁闷,“那些人要是能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面,那也不至于我九州被人入侵。”
在前朝观众们出奇一致嫌弃的同时,宋朝的老百姓们也很赞同,他们大宋的确改嫁的很多,不必奇怪。
程颐的心不断下沉的厉害,这个朱熹的后辈,到底是怎么解读的,他很想知道。
明清的时空,老百姓们更是直接拿着前面的朝代来做对比,然后再和后世这么一对比,合着就他们是最封建的。
一时间是捅了马蜂窝了,老百姓们简直是炸了。
一直推崇守节的那帮人,真是脑袋都大了,都有预感很快就提到他们。
{时间来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那些儒生和官方的推崇,这句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变得针对女性了,变成了束缚女性的教条。
寡妇不仅不能再嫁,在丈夫死后,还有殉夫的,这句话已经被极端的扭曲。
元明两朝鼓励殉烈,清朝更重视寡妇守节,这样就可以抚养幼孤和侍奉公婆。
加上随着明清时期,贞节制度的完善,还成了一种荣誉,甚至有匾额、牌坊这类的荣誉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