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的那道“遗诏”里,信息量太大,埋的累太多,群臣被雷得一焦又一焦,先是江山易姓,再是皇后出宫,最后那道赐婚的旨意反倒没那么显眼。
当然也有人想过,在一张交代国家大事的遗诏里,夹杂着这么一件赐婚的小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是转念想,叶清岚之前可是被弘光帝接进宫的,弘光帝要把江山交给沈还山,自然不能人都死了还霸着人家外甥女,所以死之前给叶清岚安排个好归宿也无可厚非。
本来这桩婚事,对于朝臣来说,并不值得关注。
但当叶清岚的身份,从皇帝的外甥女变成了能够继任江山的皇太女,那一切又都不同了。
自从沈还山登基后,对于政务确实也处理得井井有条,文武百官也逐渐适应了同僚变君主的身份转变,逐渐适应了新的角色。
但是唯一就是沈还山这个皇帝,相较于大夏朝前几任帝王来说,太过特立独行,也过分有主见了一些。
就比如群臣劝他充盈后宫,他说那是他的家事,无需朝臣操心。
朝臣说帝王无家事,沈还山就以牙还牙,也说要给他们赐婚,他那个赐婚,主打一个乱点鸳鸯谱,比如张大人惧内是出了名的,他就要给张大人送十几个美妾,李大人好色,他就赐几个丑姑娘……
火不烧到自己身上,谁都能说风凉话,但是威胁到自身,这些大人们就明白了,皇帝这是怪他们多管闲事,沈还山的性子,经过这一段时间,他们也算摸明白了,那就不是个能任由人摆布的主儿。
连皇朝继承人这种事他都能一意孤行,后宫的事就更不会容许别人置喙了。
而且后宫里的许皇后那也不是个软柿子,但凡是不管怀着什么目的劝皇帝纳妃的,家眷几乎都被许皇后请到宫里喝过茶。
也不知是晓之以情还是动之以理,反正各家府里最近后院都不怎么消停。
帝后联手露了这么一手,朝臣也就看明白了。人家两口子齐心,他们纯粹费力不讨好。
很多人劝沈还山纳妃充盈后宫,表面上说的冠冕堂皇说是为了江山承继,但是这当中有多少人打着浑水摸鱼从中得利的心思,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尤其是那些家中有适龄未婚女儿的。
还有一些人,之所以这么热衷想让沈还山充盈后宫,还有个原因,就是希望新人吹吹枕边风,后宫再多添几个孩子,能让皇帝打消封皇太女的念头。
但圣旨既下,让沈还山广纳后宫的路也被堵死,朝臣们就算再不满,沈还山话都说到那个份上,再出头反对,下场就不好说了。
皇上这边不好下手,那就另辟蹊径。
两位新上任的王爷作为当今皇帝的亲儿子,难道能眼睁睁看着老爹“胡作非为”?
在他们看来,世上哪有人能任由亲爹将皇位拱手让给别人呢?
那可是皇位,那可是让萧氏一族争得头破血流地皇位。
就算素日里,这兄弟俩对叶清岚再是疼宠,但这江山皇位,可不是那些胭脂珠宝之类的小玩意儿,就是亲兄弟都会为那个位置争得头破血流,更遑论是表妹了。
于是一墙之隔的秦王府和燕王府这些日子也是人来人往。
无不是明里暗里为两人打抱不平,撺掇兄弟俩去争的。
可惜,想从这两兄弟下手,朝臣们通通打错了算盘。
封叶清岚为皇太女这个决定,本身就是一家人一起做的。
叶清岚一开始也是不同意的,她为舅舅争来的这个皇位,本来就只是希望沈家能不再受任何人的掣肘,不必因为那些昏庸的皇帝的忌惮最终落得不得善终。
可她从来也没有自己去坐那个位子的野心。
再说,她和舅舅的想法一样,舅舅又不是没有儿子,再怎么说也轮不到她来继承皇位啊!
奈何,两个兄长提起江山承继,一个兴致缺缺,一个连连摆手,用沈桓的话说:“当皇帝有什么好,每天起的比鸡早,行动坐卧统统受限制,哪有在宫外当个王爷自由,”
沈渊更是直接:“没那个脑子,不干!”
其实他哪是没有脑子,只不过就是自觉,论起那些朝政阴谋,他觉得还是他家这个小妹妹更适合。
再加上她身后还有魏曦那只狐狸。
他敢肯定,满朝文武的心眼子加起来也玩不过这俩人。
就连许氏,都劝叶清岚:“你不是一直想为天下女子做些什么?有了这个身份,一来可以为你做的事开个好头,二来,今后无论你做什么,也算师出有名。”
皇帝的外甥女和皇朝的继承人,不知身份上千差万别,手中能用的权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最终,叶清岚也只好接受了两位兄长眼里的烂摊子。
也是沈渊沈桓不但没有被朝臣挑拨煽动成功,反而暗暗记下了这些上门官员的名字。
很快,这些官员就发现,他们身上都陆陆续续发生了些倒霉事,要么是家里早些年暗中掩下的腌臜事被人翻出来公之于众,要么就是家中产业出现各种问题,总之闹心得不得了。
等这些人私底下一碰头,才发现出事的基本都是去过两家王府的,说是巧合,谁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