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火红的岁月日子过得飞快。
农场的橡胶林已经分到各家各户,知识青年基本上都回城,农场主要留下的是支边的职工,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干部,拿工资,另一部分分到了橡胶树,自给自足,他们又成了胶农。
大哥大嫂分到了700多棵橡胶树,他们还准备开发一些,征求秦耕的意见,秦耕说,橡胶树是战略物资,开发肯定是有价值的。
秦耕给大哥大嫂汇过去1万块钱,迅速圈了一块地方,有700多亩,他们开荒种上了橡胶树。
说来简直不可相信,这700亩山地的开发,过去农场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而现在,大哥大嫂请了一些人,大部分工作承包下去,这700亩山地开发时间竟然只用了5个月时间。
大哥大嫂不相信,秦耕都不免咂舌。
这就是生产力解放的典型事例。
二哥秦黎明也买了400亩山坡,他也种上了橡胶树,不过,他没有向秦耕伸手,如今他已经不缺钱了。
六舅他们寨子也分产到户,他分到了5亩水田,30亩旱地,400亩荒山。
香玉现在的户口在六舅家里,六舅认了她做妹妹,他们一起生活。
六舅虽然对土地荒山没什么兴趣,但是还是准备把荒山开发成橡胶林和夏威夷果林,这是两个孩子今后的家产。
六舅的兴趣还是搞企业,他的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硅胶产品打开了局面,广东那边的医院喜欢用他的产品。
勐养医院还是很忙碌,秦耕走了之后,他们的业务萎缩了半年,但现在又上来了,邹晓渔竟然真的回来了,他的实习就是在勐养医院,因为这里的业务比景洪医院还好,在这里实习他母校也同意了。
他被任命为勐养医院的副院长。
时间一晃就已经是85年夏天了。
秦耕到昆医已经6个年头,秦耕也一晃奔三了。
当然,这个年龄是好年龄。
医院分给秦耕一套110平米的房子,秦耕仅仅把他布置成临时休息的场所,他自己买了一套房子,在玉林路上的东部,一个平房小四合院。
这地方不显眼,门口是一条很安静的马路,来往的车辆很少,院落也很旧了。
秦耕花了一些本钱,把房子翻新了一下,整个院落焕然一新。
这座院落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中间几易其手,也修整过几次,秦耕这次是来了一个大修,连墙壁都拆了,换成了新的青砖。
有意思的是,翻新的时候,拆出了不少的银子和铜钱,数了一下,银元宝81个,铜钱1万多枚。
整个院落,占地面积有5亩,建筑面积有700多平米,其余的就是院子和后花园,以及院前的马路。
房间有点多,16间房子。
去年,徐江月又生了崽,这次生的是儿子,小名叫东东。
秦耕家换上了彩电,17寸的金星彩电。
徐老三夫妇也住在这里,帮徐江月带小孩,做饭就是徐老三的事了。
秦耕的生活很惬意。
唯一的遗憾就是太忙了一点。